2023年5月8日,中国银行时隔近8年再次出现涨停,市场夹杂欢呼与惊叹。早就押宝中字头的投资者看到了实现财务自由的曙光。一直看不上银行股,尤其是看不上素有“织布机”之称的国有大行股的投资者,内心充满了不可思议。
连中国银行都能涨停?也许很多投资者,尤其是年轻点的投资者打心眼里都不认为这样的股票竟然能涨停。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见识过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股,尤其是大市值银行股的涨停是什么样子的。
从过去十年的行情走势来看,中国银行有5次涨停。好巧不巧,除了2023年5月8日的这一次涨停以外,中国银行的另外4次涨停都出现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当中。
那四次涨停的日期分别为2015年7月7日、2015年6月8日、2014年12月22日、2014年11月11日。
2015年的大牛市起于2014年7月24日前后,止于2015年6月12日前后。2015年7月7日的那次涨停处于回调后的反攻起点,属于牛市退下的余波。
中国银行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分析它的涨停,也许能够让我们了解到股市未来的走向。我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中国银行的这次涨停。
一、涨停后的表现
胡适曾说过一个观点,对于学术研究很有帮助,我拿它来分析股市,也有一定的帮助。他说:“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中国银行的这一次涨停正是在复刻2014年大牛市来临时的火热行情。接下来,我们要小心求证这一假设是否成立。
我将中国银行近10年出现的五次涨停以及涨停后五日的表现情况梳理了一下,具体看下图:
从这几次涨停,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特点:
第一、涨停过后,紧跟着都是下跌。除了第一次涨停和第三次涨停以外,要么三日内,要么五日内,都会出现一天跌幅达到4%以上。而第一次涨停和第三次涨停的累计跌幅也在4%以上。
第二、从涨停后五天的涨跌幅相加来看,第五次涨跌幅相加在跌幅上已经达到了历史之最。
第三、第一次涨停后,单日跌幅都不是特别大,但五日累计比较大。第二次涨停是单日跌幅大,但是五日累计跌幅较小。
从逻辑上看,中国银行无论何时出现涨停,都会引发一轮猜想,因为它的涨停太难得了。但凡有点中国银行仓位的投资者可能都或多或少选择止盈,回调也几乎是必然的。因此涨停后5日内以下跌收场,理所当然。
前两次涨停后无论是中国银行还是上证指数,仍然处于大牛市的上涨浪潮中,不仅止跌,而且又创新高。后两次涨停后,中国银行也好,上证指数也罢都进入到了牛市的尾声,开始趋势下跌。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大致可以有这样的结论:如果第五次涨停是新牛市的开端,那么涨停后的下跌似乎是在情理之中的。可具体能不能引领牛市呢?关键还要看后续的第五日,甚至第六日是否继续跌。如果逐渐止跌,也许牛市会出;如果持续下跌,那就与过去四次涨停后的样本出入较大,也许需要谨慎应对,牛市是否在短期内到来,尚未可知。
二、业绩表现
如果是中特估行情让中国银行涨停,那为何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没有涨停?如果是注册制全面落地让中国银行涨停,那为何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没有涨停?无论是中特估还是注册制,对于国有大型银行股来说,利好几乎是无差别的。中国银行能够涨停,而其它国有大行没有涨停,大概率是中国银行本身的利好因素在推动。
中国银行最大的利好还是来自于业绩方面的亮眼表现。
2023年一季报显示中国银行营业收入达到1658.1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1.57%,两位数的同比增长率,在国有大行中可不多见。不仅如此,中国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长率是第二名交通银行的2.1倍。
除了营业收入,中国银行的不良指标表现也非常亮眼。2023年一季报显示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8%,处于近8年的最低值。上一次涨停也是在8年前,这是否是在年份上的回应呢?从趋势上来看,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较2022年年末下降了14个bp,不良资产压降幅度明显。再往前拉长时间刻度,中国银行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不良贷款率就在不断往下压降。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银行的业绩趋势性向好,这对于一家三十万亿级别的国有大行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如此,它才有了亮眼的股价表现。
从中国银行亮眼的业绩,以及惊人的涨停表现来看,投资者对于优秀业绩的追求还是比较强的,这源自于最原始的股市投资逻辑。那么后续的银行股走势也将沿着业绩导向有所变化。无论是结构性牛市是全面牛市,选择业绩优秀的银行股,可能结局都不会差。
三、热点概念
中国银行涨停的当天,西安银行与中信银行也出现了涨停。不仅如此,次日中国银行已经不再涨停了,西安银行依旧以涨停收盘。
这三只银行股涨停所涉及的概念不完全一样。
中国银行的涨停是因为“中特估”+“跨境支付”+“国企改革”;
中信银行的涨停是因为“中特估”+“配股拉升”+“国企改革”;
西安银行的涨停是因为“一带一路”+“跨境支付”+“国企改革”。
这三只银行股的涨停有重合的地方,也有差异点。
国内的银行大多都是国有资本控股,也自然拥有国企改革的概念。中特估是对低估值,行业地位高,盈利高的股票。银行股不全是,但是龙头的,盈利能力强的,大市值银行股基本都是中特估。支付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跨境支付却不是所有银行都涉及,一般有结售汇业务的银行才会有这项业务,同时它会涉及到一带一路概念,这对于国际上网点较多,结售汇业务较多的银行有较大好处。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个因素让他们涨停的,后续都会因为涨得过多而进行回调。这里边有热点褪去的因素,也有止盈的需求。比如前边分析过了中国银行涨停后,四日累计下跌7.4%。除了中国银行以外,中信银行涨停后四日累计下跌5.22%,西安银行涨停后三日累计下跌12.44%。
对于银行股来说,除了新股,几乎很难见到连板的,往往都是一个涨停,甚至有些是日中达到涨停,但没有封板,收盘时又落了下来。
根据前边咱们的分析,如果是大牛市,那么后续的涨停可能还会出现。但是每一次涨停背后可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热点概念在催动。如果没有热点概念的催动,那即使在牛市也可能只是上涨,没必要涨停。一旦涨停之后,那就意味着你可以先卖出或者次日看行情分批卖出了,当然,等到回调后还可以再买回来。
总结:
中国银行的涨停非常具有代表性,这是8年难得一遇的盛况,分析清楚它的涨停,以及前后市的表现,对于我们未来的银行股投资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我分析了中国银行涨停后的表现,业绩表现,以及同期涨停银行股的热点概念情况,相信对于后市的操作,你应该有了一点想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