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伊利股票涨停原因分析论文(业绩增长“道”与“术”的密码)

8月28日,近53亿元的成交额把伊利股份的股价推上涨停位,市值也创出了2469亿元历史新高,逼近2500亿关口。前一日晚间,伊利股份在疫情特殊时期交出了优异的上半年成绩单,营收473亿逆势增长5.29%,扣非净利润37.66亿,同比增7.02%。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伊利营收同比增长22%,净利润更是高速增长72%,大超市场预期。

业绩如何,关系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和价格的变迁。龙头企业的财报,也是观察整个行业发展脉络的绝佳机会。上半年,一场疫情灰犀牛让各行各业受到不小的影响,这也是检验各家蓝筹白马个股成色几何的最佳时刻。而写在伊利半年报中的业绩增长,是伊利在行业发展特殊时刻的变革、突围、品质以及降本增效。

 

伊利是如何做到的?董事长潘刚一句话解开答案,“凭借稳健、扎实的基本盘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全产业链优势中,从 “伊利即品质”信条、执行“品质领先”战略,到渠道渗透、产品创新的打法,伊利“道”和“术”的层面都走在了行业的前面,业绩逆势增长也就是必然结果了。

“大象起舞”背后的“道”:死磕品质

“突发的疫情,对所有企业而言,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考验。”潘刚这样评价疫情影响。很明显,伊利经受住了考验。

8月27日,伊利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上看,二季度业绩强劲反弹,实现营收268.8亿,同比增幅高达22.49%,扣非净利润23.97亿,同比增幅高达79.28%。

 

在二季度业绩的强劲带动下,伊利上半年业绩逆势双增:营业总收入达475.28亿,同比增长5.45%,扣非净利润37.66亿,同比增长7.02%。不仅如此,伊利的营收、净利润、综合市场占有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核心指标继续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重压方显真金本色,尤其对于年营收在900亿元体量的公司,伊利的增长无异于“大象起舞”。这离不开“道”,它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做正确的事是一切事情可成的前提。伊利的“道”就是死磕品质。

在半年报中,坚守“伊利即品质”信条、执行“品质领先”战略,作为伊利经营情况分析的开头。在伊利的官网首页,“打造世界标杆”的标语非常醒目。

品质源于标准。企业中经常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因此,经济学中经常把“标准之争”称作“赢者通吃”,标准越高,往往就越能抓住产业机会,更能抓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检测过程中,伊利有广为人知的“三条线”,即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了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了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层层标准加码,成就了伊利品质标杆的能力。

确实,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民以食为天”才是所有发展策略的终极真理,品质才是一切经营生产和营销活动的根本标底。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以乳制品为代表的健康产品带来增长机会,伊利占得先机。

 

潘刚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守“伊利即品质”信条,夯实核心竞争优势及抗风险能力,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共赢健康未来。

伊利突围的“术”:全产业链竞争

在外界看来,伊利无论是业绩还是品质,都是行业老大哥,令人艳羡的背后,伊利成功的密码是“道”与“术”的结合,道是灵魂,还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也就是“术”的层面。伊利的“术”如何?潘刚和半年报都给出答案:全产业链竞争力。

全产业链涉及规模、品牌、渠道渗透、产品创新方方面面,我们试着按照上中下游的顺序解析。

上游是牧场和奶农端,伊利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地整合全球优质奶源资源。比如,大洋洲的新西兰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优质奶源地,那么伊利就将整合延伸至新西兰。正是由于全球供应链优势,伊利才能处变不惊。

上半年,伊利通过海内外100多家分子公司联动,全球寻源采购等措施,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全力保障物资的充足供应。截至2020年6月,公司综合产能近1312万吨/年。

为了维护产业上游稳定,伊利开通融资绿色渠道,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就为上游牧场融资6.7亿元,预计全年的融资额度将突破50亿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伊利与自己的朋友圈共克时艰,雪中送炭,也为自己的突围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

中游是企业生产端。伊利严苛的标准自不必说,核心还在于产品创新能力。

上半年,伊利推出了“安慕希”芝士波波球常温酸奶、“金典”低温牛奶、“畅轻”鲜酪乳低温酸奶、“QQ星”儿童成长配方奶粉、“伊然”乳矿气泡水、“植选”无糖豆乳、“妙芝”口袋芝士成人奶酪棒等新品。

 

俗话说“白酒尊老、饮料爱幼”,说的是白酒越老越香,而饮料越新越好。伊利高品质、多品类的产品矩阵赢得青睐,报告期内,公司新品销售收入占比15.3%。在20年前,伊利正是在潘刚的领导下,不断研发创新,推动中国进入“液态奶时代”。

下游销售端,伊利具备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和良好的渠道渗透能力。根据《2020亚洲品牌足迹报告》,伊利品牌渗透率91.6%的、消费者近13亿,购买频次近8次,连续5年位列中国市场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品牌榜首。

即便如此,伊利还在积极探索新兴渠道和新的消费场景,加速发展“会员营销”“O2O到家”等新零售模式,让消费者获得更优的购物体验和服务。报告期内,伊利电商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9%,常温液态奶业务规模斩获28.5%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

伊利的“术”是全产业链的突围,当然其中占主导的是中游企业生产端。潘刚领导下的高管团队不仅及时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帮助,还逆势涨薪,激励和表彰员工,提振士气。

管理层的决策意味着“术”可不可行,团队的执行力意味着“术”成功与否,如此来看,伊利的业绩突围战胜仗,绝非偶然。

机构的态度:买入与增持

资本市场是敏感的,不会放过任何一支潜力股,也不会吝啬给予龙头绩优股高估值。伊利的业绩表现,赢得市场的鼓与呼。

8月28日,伊利早盘大幅高开,开盘仅半小时就封上涨停板。截至目前,伊利股价报40.59元,总市值246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轮上涨始于5月底,当时的低点在27元左右,总市值1670元。不难看出,短短3个月时间,伊利股价涨幅高达50%,市值增加了800亿元左右。股价上涨背后,是各大机构的看多。

 

不完全统计,近6个月来,有35家投研机构对伊利股份进行评级,其中26家评级为“买入”,9家评级为“增持”。投研机构们的看多点各不相同。华金证券看好的是公司产品化平台、国际化平台、渠道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优势。

中信建投侧重伊利的海外布局。自2013年以来伊利持续推进“全球织网”战略,通过收购新西兰Westland等公司,在各地投资设厂、与多个国家战略合作,渠道扩展至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全面提升公司的全球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对于未来业绩表现,中信证券认为伊利盈利弹性将持续兑现。长期看好公司竞争壁垒巩固与份额抢占,横向拓展矿泉水、饮料等其他产品,支撑长维度稳健较快发展。中信证券还上调伊利目标价为50元,维持“买入”评级。50元目标价较当前有23%的预期空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伊利的未来是怎样的?潘刚还有更大的目标:成为全球乳业第一。这需要伊利死磕品质的“道”,还需要全球化治理能力和全球化产业链把控能力的“术”。

“道”对了,会让执行起来坚定目标,而“术”对了,则让“道”背后的战略得到落地甚至超预期执行。当下,伊利的国际化战略,正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年销售额千亿和全球乳业第一,只是时间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