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杠杆
这些都是杠杆,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知识点1、杠杆定义
在 的作用下能绕一 转动的 。
知识点2、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五要素 |
说明 |
符号 |
支点 |
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 |
O |
动力 |
使杠杆转动的力 |
F1 |
阻力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
F2 |
动力臂 |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
L1 |
阻力臂 |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
L2 |
知识点3、力、力臂的作法
(1)画力臂:找“点”、画“线”、作“垂线”
(2)画最小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阻力和阻力臂都确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就越小;要使动力最小,就必须使动力臂最大,通常是将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看成是动力臂,此时动力最小.
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例2、下列关于杠杆五个名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B.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阻力方向一定相反
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D.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其力臂为0
例3、作出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4、(1)图中AB是用软绳悬挂的杠杆,请在A点画出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拉力的示意图,并把力臂标出来.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的A点挂一重物G,绳受的拉力为F2,O为杠杆的支点。请在杠杆的端点B处画出使杠杆保持静止的最小的力Fl的示意图,并作出F2的力臂L2。
(3)图中,使杠杆OA保持静止,画出在A点所加最小力F1的示意图和阻力F2的力臂L2。
练习1、(1)如图所示,画出F1和F2的力臂。
(2)作出图中拉力的力臂和重力的示意图。
(3)为使如图所示的杠杆保持静止,在A点作用了一个动力F,力的方向不同,则大小也不同。请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和阻力的力臂。
思维拓展1、(1)请你在图中画出小锤所受动力F的力臂L。
(2)如图所示,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和对应的力臂。
(3)如图所示,张师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个油桶推上台阶,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知识点1、杠杆的平衡状态
当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时,就说杠杆平衡了!
杠杆和物体平衡状态的区分 |
杠杆平衡状态 |
物体平衡状态 |
静止 |
静止 |
|
匀速转动 |
匀速直线运动 |
知识点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 杠杆及支架,钩码5-6个,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
图1 图2 图3
实验步骤:(1)如图1所示,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2所示,把三个钩码挂在杠杆两侧(左边2个,右边1个),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把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等于钩码受的重力)当作阻力,把支点右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动力,将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的数值填入下表。
(3)在左方钩码下再增加2个钩码,位置不变,移动右方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实验数据也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
动力(N) |
动力臂 (cm) |
动力×动力臂(N·cm) |
阻力(N) |
阻力臂(cm) |
阻力×阻力臂(N·cm) |
1 |
1 |
20 |
|
2 |
10 |
|
2 |
1 |
40 |
|
4 |
10 |
|
3 |
3 |
10 |
|
3 |
10 |
|
4 |
4 |
10 |
|
2 |
20 |
|
(4)在杠杆两侧挂上个数相同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测得的力和力臂记在表中。
(5)如图3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一侧,用弹簧测力计在同侧竖直向上拉住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拉杠杆的力当作阻力,把弹簧测力计拉力当作动力,将力和力臂的数据填入表中。
(6)算出四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数值,填入表中。
(7)比较计算结果,归纳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或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实验解析:
(1)在没有挂砝码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2)实验中使杠杆调到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
实验突破:由于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动力或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容易得出“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错误结论。
解决方法是:保持左端的钩码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在同一位置由竖直向下改为斜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是因为力臂变小了。再比较“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大小即可判断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例5、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例6、小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
A.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B.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C.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D.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
例7、如图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一重物G,在A处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杠杆。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
A.F逐渐增大,但F<G B.F大小不变,但F>G
C.F逐渐减小,但F>G D.F大小不变,但F<G
练习2、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标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 )
A.6个 B.4个 C.3个 D.2个
练习3、用右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端的力F始终竖直向下,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F的大小将(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练习4、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在力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变小 B.一直不变
C.一直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
思维拓展2、如图所示杠杆,O是支点,杠杆质量不计,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不等的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此时杠杆平衡,下列情况中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 )
A.将甲乙两物体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
B.将甲乙两物体远离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
C.在甲乙两端分别挂上质量相等的物体
D.在甲乙两端分别挂上与甲乙等质量相等的物体
思维拓展3、如图所示,一块均匀的厚木板长16米,重400牛,对称的搁在相距8米的A、B两个支架上。
(1)若小金的体重为500牛,站在A点静止时,支架上受到木板的压力为 牛;从A点出发向左走到离A点 米处时,木板将开始翘动。
(2)若一个人从A点出发要安全移动到最左端,则他的体重G的取值范围为 牛。
三、杠杆分类及生活中的杠杆
知识点1、杠杆分类(判断杠杆的类型,实际就是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杠杆的种类 |
构造 |
特点 |
应用举例 |
|
优点 |
缺点 |
|||
省力杠杆 |
L1>L2 |
省力(F1<F2) |
费距离 |
钳子、瓶起子、翘棒、铡刀 |
费力杠杆 |
L1<L2 |
省距离 |
费力(F1<F2) |
钓鱼竿、筷子、理发剪、镊子 |
等臂杠杆 |
L1=L2 |
改变力的方向 |
天平 |
知识点2、生活中的杠杆
例8、下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例9、如上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
(2)钓鱼竿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例10、如图为用瓶起开启瓶盖的情景,关于该瓶起使用时的杠杆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练习5、如图所示,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练习6、如图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独轮车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设车箱和泥土的总重G=1000N,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F的力臂是 m,F的大小至少是 N。
1、如图所示,撬动大石块的铁棒,可抽象化为( )
A.杠杆 B.滑轮 C.轮轴 D.斜面
2、以下概念不是杠杆的基本要素的是( )
A.支点 B.动力 C.阻力臂 D.重心
3、如图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m2的质量相同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恰好处于水平位置,不计杠杆重力,则( )
A.AO>OB B.AO=OB C.AO<OB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刻度均匀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所挂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已挂钩码的下方各增加一个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会( )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杠杆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划船桨 B.
钓鱼竿
C.
瓶起子 D.
食品夹
6、如图,以下有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该图是剪铁皮的剪子,它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
B.乙:该图是扳手,它在使用时,省力的同时也省距离
C.丙:该图为医用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
D.丁:该图是实验前杠杆的状态,要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将杠杆的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7、自行车是简单机械的巧妙结合,如踏脚用到了杠杆原理。若作用在脚踏板上的力为F,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出该力的力臂的是( )
A.
B.
C.
D.
8、如图,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杠杆将( )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一端施加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动力F,使杠杆缓慢地从OA转至水平位置OB,则在转动过程中( )
A.F变大 B.F先变大后变小 C.F变小 D.F先变小后变大
10、如图所示,杠杆AOCB的A端吊着一个重为60N的物体,AO=BC=40cm,OC=30cm,不计杠杆重力及摩擦,要保持杠杆AOCB平衡,作用在B端最小的力F= N。
11、小明在家常用板栗去壳器去除板栗壳(如图甲所示),使用时用手压手柄,此时的AOB可视为一个杠杆,图乙是其简化示意图,请你在乙图中画出杠杆的动力示意图F1和阻力示意图F2,并画出动力臂L1。
1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华同学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
(2)如果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 N.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某次实验中,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 (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4)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如图丁所示。
①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②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 到支座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