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如何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中考必考的力学实验题)

图文】中考必考的力学实验题

 

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 大小的因素”的实 验中,图甲所示是一些同学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所作的猜想与假设,图乙是实验用到的弹簧测力计。

 

(1)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是  N。

(2)请你写出一个支持小刚猜想的日常生活事例: 

(3)小刚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还要在木块下面的水平长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毛巾等进行实验,这是为了改变 

 

(4)小刚和部分同学通过实验收集到了如表中的实验数据。

 

其中,小刚通过他的上述实验收集到的是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

(5)通过对这三组数据的分析,小刚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2.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①压强计上的U形管 (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②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为了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填“A”或“B”);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③比较图 和图丁,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④已知图丙中U形管右侧水面到管底的高度为h=23cm,则此U形管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Pa。(ρ水=1.0x10³kg/㎡、g=10N/kg)

 

3.通过学习液体压强小明知道,物体浸人水中越深,所受水的压强就越大,由此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小丽同学则根据“死海不死”的说法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小红同学观察到,铁钉会下沉而泡沫小球则会漂浮在水面上,由此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①小明对B、C、D三图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物体浸没前,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有关;物体浸没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②小丽仔细分析B、C、D三图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以及小明的实验结论,认为在B、C、D三图的实验中真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不应该是深度,而应该是 

③分析D、E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 有关;

④小红要验证她提出的猜想,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4.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圆柱形物块、小桶和水“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情景,其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是F1、F2、F3、F4。

 

(1)在实验操作前细心的同学指出:在情景甲中存在错误,该错误是 

这样会导致测得“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纠正错误后,该探究实验的合理顺序为 (用甲、乙、丙、丁表示)。

 

5.如图1所示是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的情景。

 

①杠杆安装好后,处于如图甲所示的静止状态,此时杠杆 (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了实验时便于测量力臂,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②杠杆调节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B点处挂6个钩码,此时杠杆水平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小红觉得他这样做不合理,应该在如图乙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钩码数量及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③实验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多次实验结果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④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平衡。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小明班的同学利用质地均匀的直棒“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是他们的实验装置。

 

(1)小明将杠杆的中点O悬挂在支架上,松手后观察到没挂钩码的杠杆绕0点迅速逆时针转动,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 (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

(2)接下来应将调节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没挂钩码的杠杆在 位置平衡。

(3)小明在支点O两边分别悬挂钩码(动力F1、阻力F2),并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将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然后,改变支点O两边悬挂钩码的个数,再移动其悬挂的位置,多次重复进行实验,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下来

表一所示,是小明组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表一)

 

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小明组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即F1L1=F2L2。

小梅认为小明组的实验数据不具有普遍性,还应在改变 的情况下多次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于是,小明组进一步进行实验,收集并分析多组实验数据,证实“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这一结论是正确的。

(4)实验结束后,小军同学又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如果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依然成立?于是他们将质地均匀的直棒距离右端一处悬挂在支架上,两边分别悬挂钩码(动力F1、阻力F2),并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分析表二中的数据发现,与前面总结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小军和同学们认真思考分析后认为,图丙中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没有考虑 对杠杆转动的影响,它的作用可以使杠杆绕支点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最终杠杆在图丙所示的位置平衡。

7.八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4、5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

 

①实验时是让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观察并记录被撞木块运动距离的长短。

a.小球从斜面一定高度由静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 

b.被撞木块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长,反映出运动小球具有的 越大。

②图5所示的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

③分析图5所示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8.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宁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将一块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昊将木板固定不动,小宁向右拉动木块同时负责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A所示;然后依次完成图B C、D.E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 运动,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他们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 及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

(3)分析图中A、D所示的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

(4)图D所示的实验中,如果用1.4N的力拉动木块运动时,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N。

(5)在分析A、D两次实验数据得出初步规律后,小宁带领本小组的成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重为2.5N的木块上依次添加0.5N重的砝码,分别进行实验,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测量数据如表。

 

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1.

(1) 0 5 (2) 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3)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 3 4 5

(5) 在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

(1 )①不属于 ②B ③丙 ④2.3x10³Pa

3.

①无关 ②排开液体的体积 ③密度

④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其他种类的物体。

4.

(1)溢水杯中未装满水 偏小

(2)丁甲乙丙

5.

①平衡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③未考虑杠杆自重的影响

④变大

6.

(1)不是 (2)右 水平 (3)动力和助力臂

(4)杠杆的重力 逆时针

7.

(1)越大 动能 (2)质量 (3)运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8.

(1)匀速直线

(2)粗糙程度

(3)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未体现控制变量或体现控制变量但是没有体现两者定性关系的得1分)

(4)1.2

(5)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