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同业如何杠杆(关于同业杠杆的三两事)

同业杠杆本身是一种收益分摊机制

 

1)资金融出者是优先级,其所获得的是一个固定且几乎不影响流动性的短期收益;

 

2)资金融入者则是劣后级,其除了获得所配债券资产剩余的票息收益之外,也可以享受可能出现的资本利得收益,与此相对应的是,劣后级需要承担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

 

2.现实中,优先级往往是银行,而劣后级往往是非银:

 

1)银行受制于各种监管,不能大量配置长期资产,而非银又身处厮杀激烈的市场,必须配置长期资产;

 

2)这个从短到长的资金运输通道一方面压低了收益率曲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收益率曲线的平坦。

 

3.如果缺少同业杠杆,收益率曲线不会这么低,也不会这么平 :
 
1)商业银行是不能完全把用于拆借的资金拿来配债的,这会恶化关乎流动性的监管指标(LCR、NSFR);
 
2)如果从短到长的资金输送通道被卡断,则长端收益率的活性养分会因此而下降,曲线会相应陡峭化。

 

4.但这个过程也不会一蹴而就,一般曲线会先熊平再熊陡

 

1)第一阶段是非银资产负债表的收缩过程,银行减少拆借导致非银去负债,非银的挣扎会引起短端利率率先上升;

 

2)第二阶段是非银开始甩卖长端资产的过程,这会导致利率债的行情变成熊陡;

 

3)在监管高度影响流动性的经验中,债券收益率曲线都是先平后陡的(如2013、2016年)。

 

5.同业杠杆的监管是有一些宏观基础的 :

 

1)经验上,强监管容易发生在M2上升比GDP更加陡峭的环境下(如2013、2015-2016),这个环境容易滋生金融杠杆;

 

2)今年年初以来,在利率总体走高的背景之下,回购规模的加速似乎印证了一些杠杆在主动增加的迹象。

 

6.但长期看,金融杠杆已经不会出现过度上升,因此,即使存在更严的监管,其所引起的流动性结构的变化应该是适度的,资管新规之后,银行已经明显在用债券资产替换同业资产。

 

7.我们要关注利率债后续行情的不确定性,去杠杆理论上会在一段时间之内成为利率债行情的主导项。

 

8.现在的关键问题仍然是,偏脆弱的经济基本面和大量剩余流动性,政策认为哪个是主要矛盾。

 

风险提示:海外加息超预期,监管措施调整超预期
 

 

正文

 

同业杠杆本身是一种收益分摊机制。资金融出者是优先级,其所获得的是一个固定且几乎不影响流动性的短期收益;资金融入者则是劣后级,其除了获得所配债券资产剩余的票息收益之外,也可以享受可能出现的资本利得收益,与此相对应的是,劣后级需要承担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

 

 

现实中,优先级往往是银行,而劣后级往往是非银。其具体机制是:银行融出短期资金,非银配置长期资产,有了这个从短到长的资金运输通道,广义收益率曲线才会被压得相对平坦。譬如,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经常会高于1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水平,这个结构从理论上来说高度不稳定,但正是因为银行受制于各种监管,不能大量配置长期资产,而非银又身处厮杀激烈的市场,必须配置长期资产,这个偏平的曲线才能稳定地持续下去。

 

 

如果同业杠杆受限的话,那收益率曲线不会这么低,也不会这么平。

 

1)商业银行是不能完全把用于拆借的资金拿来配债的。即使对于风险极低的国债来说,商业银行把同业资产置换成国债资产势必会拉长资产久期,虽然这有利于商品银行控制资产充足率,但是关乎流动性的监管指标(LCR、NSFR)会因此而恶化,因此,若拆借链条被切断,商业银行大量原本用于拆借的资金,只能暂时作为现金形式被搁置下来,对于债券需求来说,应该是净损失的。

 

2)在缺少资金拆借的市场中,长端收益率的活性是下降的。正如上文所说,有了这个拆借链条,才能把银行中的短期资金运到非银的手里,从而配置长期债券,如果这个链条不存在,大量流动性会堆在银行,银行会超配短端债券,但非银会缺负债,长端债券则会欠配,因此,切断这个链条,也是个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会分为两步。其一是非银资产负债表收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银行会减少甚至停止拆借,这时非银需要大量平头寸,在这个挣扎的过程中,短端利率率先上升,利率债往往走出熊平行情;其二是非银开始甩卖长端资产的过程,这会导致利率债的行情变成熊陡。回顾历史,在监管高度影响流动性的经验中,债券收益率曲线都是先平后陡的(如2013、2016年)。

 

 

在这个时间点,同业杠杆的监管是有一些宏观基础的。

 

1)经验上,强监管容易发生在M2上升比GDP更加陡峭的环境下(如2013、2015-2016)这个宏观组合意味着:货币政策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但这些流动性没有相应进入实体建设领域,那么,这些剩余流动性自然可能脱实就虚、推升金融杠杆,于是,监管随之而来。

 

 

2)边际上,这个风险的确不能不防。今年年初以来,回购规模出现了一些加速度,而就过去来看,当利率下行引致回购加速时,这个杠杆增加是自然而然且良性的,但当回购加速和利率上行相并而来时,资金面的微观动向是值得警惕的。当前在利率总体走高的背景之下,所发生的回购加速似乎印证了一些杠杆在主动增加的迹象。

 

 

但总体上,金融杠杆已经不会出现过度上升,因此,即使存在更严的监管,其所引起的流动性结构的变化应该是适度的。至少可以看到的是,资管新规之后,银行在逐步平稳向非银输送资金的速度,相应地,几乎全部资金增量全都直接投向基础资产(债券),这已经是个债券资产在逐步替换同业资产的过程,正因为此,目前的杠杆虽然边际上可能在往上,但其实所引起的流动性隐患不算大。

 

 

我们要关注利率债后续行情的不确定性。监管是一个强变量,监管所引起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理论上会在一段时间之内成为利率债行情的主导项。如果监管出现,这时至少一段时间之内,收益率会面临持续上升的风险。当然,现在的关键问题仍然是,偏脆弱的经济基本面和大量剩余流动性,政策认为哪个是主要矛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