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银行家掀起恶意收购风暴,还催生了两个暴富群体,分别是风险套利者和垃圾债券管理者,其中风险套利者会在人们还没认识到某公司股票潜力情况下,对这些公司强势投资,然后再引导收购方购买这些公司股票,或者将这些公司股票抬到大大高出原先价格,一旦这些公司股票因为风险套利者大笔购入而攀升,这些公司股东就会要求管理层寻找救星让公司股价不会跌回去,这时风险套利者就能脱手股票获取暴利,而伊凡*博斯基就是佼佼者。
博斯基出生于1938年底特律,它曾经是诵读困难者,但高度自律精神不仅让它出色完成高中学业,就读于克拉克大学,同时还将自己从一个肥胖青少年,变成了高中时代摔跤冠军,他一心想发财,曾说过贪婪是健康的,而他的激情和野心则打动了一位富有的犹太妹子西曼,后者父亲是一名建筑商,在底特律拥有很多固定资产,两人在1969年决定一起从事风险套利行业。
博斯基在1971年自信满满在爱德华兹-汉利找到工作,并向管理层保证能够建立一支风险套利小组,最重要是找到一位专业指导人舍曼,然而在市场低迷1974年,爱德华兹-汉利生意惨淡驱使博斯基走向单干,他开始从西曼富有娘家和西曼的富豪朋友圈身边找钱,并信誓旦旦保证将为他们打开华尔街公司秘密生财之道。
博斯基成功秘诀在于组建合伙人关系方式,作为合伙人,他只保留一半利润,其余一半全部分给合伙投资人,如果公司不赚钱,他就一分钱不赚,此时投资界管理公司一般收取20%,所以博斯基分成50%非常大胆,更为重要是还不承担损失,在这样机制下推动下,他就可以进行更大风险投资。
风险套利在70年代还是华尔街低洼业务,博斯基出手经典案例是通用电气收购犹他国际,当时犹他国际股票只有每股49美元,而通用电气则报出了61美元收购价,这件收件案风险是反垄断组织加以阻挠,但博斯基却认为不可能,他不断筹集资金投资犹他国际股票,最终在1976年通用电气以每股65美元收购犹他国际,让博斯基大赚了一笔。
此外,博斯基认为最有油水案例则是加里联合科技和麦克德莫特石油公司争夺美国巴威公司,因为在短短的六个月内,双方一共发生了11次竞价,最终麦克德莫特获胜收购总价达到7.5亿美元,是巴威被收购前市值的两倍,其中很大部分利润落入风险套利者手中。
后来,博斯基更是认识到华尔街大型公司拥有套利先天优势,其中高盛就是一个内部部门互帮互助例子,如斯蒂夫*弗里德曼积极保护被收购方利益,罗伯特*鲁宾则带领风险套利部门获利,虽然高盛一直重申内部没有分享过内部信息,但非正式打探交流却很难制止,于是除了高盛外,许多大型金融公司开始拥有投资兼并部门和风险套利部门,而博斯基也开始向投资银行支付费用以获取内部消息,具体是向对目标公司一无所知且从未购买过其股票,支付风险套利利润5%,而向原本就买过目标公司股票则支付风险套利利润1%,但到1985年博斯基却因此被调查,而他为了争取从轻处理,则供出了许多同伙,包括皮博迪公司的西格尔,而西格尔则供出了高盛风险套利者罗伯特*弗里曼.
最后,博斯基服刑三年,罚金接近1亿美元,而他供出同伙判刑最重则是米尔肯,博斯基举报他有违反证券法嫌疑,而米尔肯通过销售垃圾债券,成为当时华尔街顶级富豪,最终被判刑10年,罚金高达13亿美元,并被终身禁止从事证券行业。
迈克尔*米尔肯1946年出生在美国洛杉矶犹太人社区,他自我专注而不善于社交,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学说他在学业上故意表现松散,但实际非常刻苦而获得美国优等生荣誉,更在此时就开始投资经济困难公司债券,因为这些公司流动资金通常急剧下跌,而现有债券持有者又不确定他们是否能收回利息和本金,米尔肯相信投资者在公司陷入危机时,通过过快卖出债券而有计划夸大拖欠违约风险,也相信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公司,可以找到价格偏低投资,每美元债券可能只卖到四五十美分甚至更少,但危机公司改善了自身前景,最终会以75美分价格偿还,那么投资者就可以获利35%-50%。
不过,华尔街大公司却忽略这些债券,因为他们害怕投资没把握公司而让自己名誉受损,再加上很少对陷入危机公司债券进行严肃专业分析,导致垃圾债券市场廉价而效率低下,但米尔肯却一直相信垃圾债券发展潜力,他在大学毕业后就去了沃尔顿商学院学习金融,并在此期间获得了德雷克塞尔一份兼职工作,到1970年则转为全职后调到交易办公室工作,开始向投资客户出售债券,同时通过公司提供少量资金为自己买卖债券。
1973年伯纳姆公司收购了德雷克塞尔后,米尔肯受到同为犹太人老板伯纳姆器重,后者不仅拨给米尔肯更多资金投资债券,同时还允许米尔肯保留35%利润留给自己或分给同事,甚至售于米尔肯雇佣交易员和销售人员权力,而米尔肯总能挑选出好的公司,有能力偿还其全部或大部分债务,这样不仅投资者可以安全获得较高回报,同时还能抬高这些公司债券价格,这种高收益债券被成为垃圾债券,实际上就是米尔肯不经意间提出来的。
米尔肯与很多大型公司执行官关系密切,它不仅购买这些公司垃圾债券,还将这些公司债券推荐给日益增多的投资客户,反过来又让这些公司购买他自己喜欢的公司债券,由于他既为投资者赚了钱,又为发行债券公司赚了钱,他们都对米尔肯心存感激,当米尔肯要求时,他们都愿意去购买米尔肯推荐债券,至此米尔肯既是买家也是卖家,就能有效为债券定价.
米尔肯进行垃圾债券交易创造利润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将债券卖给经纪客户,从每笔交易中赚取佣金,其二是创建市场,通过交易手中债券价差获利,他不到三十岁就占有垃圾债券市场绝大部分,却几乎没有引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华尔街同行注意,因为垃圾债券是通过场外交易售出的,这些债券没有公开价格,也不会受到政府部门监管。
然而,米尔肯建立垃圾债券客户连锁网络,却让他控制了数十亿美元,这些人都是白手起家且受教育程度不高,性格强硬且对名校毕业生操纵的老牌华尔街公司刻板规则存有愤世嫉俗观念,卡尔林德纳就是米尔肯早期客户中最积极一个,他通过债务融资收购银行、储蓄机构和保险公司,居然将奶制品连锁店发展成一个金融集团.
米尔肯垃圾债券在1973-1975经济不景气时期受到严峻考验,但在1976年经济扩张后迅速获得了更多流动资金,很多投资者都从债券上升价值中获得丰厚利润,垃圾债券成为投资者眼中可靠投资,米尔肯则一直想通过为风险公司包销垃圾债券方式,将业务扩展到投资银行业,过去这些公司很难从银行和保险公司获得贷款。
米尔肯找到了雷曼兄弟公司,后者为泛美航空公司发行新的高收益债券,但因为泛美经营糟糕难以说服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个体投资者购买,但米尔肯却出色将雷曼债券卖给了手中垃圾债券投资者,这让雷曼兄弟大吃一惊,同时米尔肯也因此确信他可以包销垃圾债券,从中获得3%-5%交易佣金,远远高于股票市场、投资债券和政府债券的1%,甚至还可以获得额外咨询费。
随着证券包销业务发展,米尔肯要求伯纳姆为他找到一个外国投资者巴德银行,至此米尔肯一个人身兼多个角色,既是垃圾债券买家,也是卖家,还是顾问、包销商和分析员,而根据投资银行业和金融经纪传统惯例,这些都是眼中利益冲突者,最令人不安是米尔肯通过控制买家,可以为债券定价,本质上已经将市场逼入绝境。
米尔肯在1981为韦恩募集了1.6亿美元垃圾债券基金,在亚特兰大建立一家大型酒店赌场,几年后卖掉收益达到4.5亿美元,而韦恩自己个人收益则从投资200万美元变成7500万美元,接着两人继续合作在拉斯维加斯建立更多大型赌场,最终米尔肯累积为韦恩募集60亿美元,获得报酬是交易价值3%,也就是1.8亿美元,还有咨询费和认股权等额外收益.
到1983年,米尔肯已经形成一股不可抗拒巨大融资力量,大约有400亿美元垃圾债券流入金融市场,与传统的债券10%收益率相比,垃圾债券收益率达到13%-15%,投资者不仅有他早期朋友,还有许多共同基金也加入垃圾债券投资,甚至很多养老基金和投资管理者也将客户资金,用来进行垃圾债券投资,这些交易大部分通过米尔肯交易平台完成。
米尔肯庞大资金杠杆能力,也让逐渐具备参加恶意收购资格,第一个合作对象就是美莎石油公司的皮肯斯,他在1982年主导美莎公司购买美国城市服务公司,其储油量是美莎三倍多,而皮肯斯竞价引起了海湾石油公司更高竞价,而当海湾石油公司最终退出竞标时,皮肯斯已经退出为美莎赚了4000万美元,而精明的风险套利者博斯基则承担了损失。
皮肯斯从城市服务公司赢得了4000万美元后,就开始在1983年竞标购买海湾石油公司,这次米尔肯给予了支持,总共为皮肯斯提供了15亿美元竞标资金,显示了他拥有他人从未达到的融资能力,最后引来加利福利亚标准石油公司高价购买海湾石油公司,美莎公司则在这次交易中获得5亿美元股票回收收益,米尔肯则获得2000万美元酬金。
第二个合作对象则是卡尔伊坎,他在1984年发起竞标菲利普石油公司,使用了米尔肯集团融资,引起了社会争议和美国国会关注,但米尔肯并不在乎公众争议,而是给伊坎写了一封有高度信心的信,称可以快速为竞标筹集40亿美元资金,这让伊坎可以毫无顾忌的恶意竞标达到80亿美元,虽然菲利普石油公司最后设法挡住了收购,但伊坎还是从这次竞标活动中又赚了5000万美元,也让人们意识到米尔肯承诺几乎和银行现金一样管用。
第三个合作对象是纳尔逊*佩尔兹,他在1985年竞标收购国家罐头公司,其名下三角工业公司销售额仅为国家罐头公司六分之一,还有第四个合作对象佩雷尔曼,他竞标收购传奇露华浓公司,后者公司规模是佩尔兹名下潘特里公司十倍,但在米尔肯帮助下,佩雷尔曼成功赢得竞买露华浓竞赛,击退了由杠杠并购公司利特尔公司支持的贝格拉克还价,也让华尔街发现没有人可以像米尔肯一样创造财富。
此外,米尔肯还发现融资并购机会,融资合作者通常从富有投资者和养老基金那筹集竞价股权10%,再从银行贷款来偿还约60%债务,这部分被称为高级债务,因为有优先偿付权而风险最低,对银行越来越有吸引力,还有20%则是夹层资金或次级抵押贷款,通常是由大型保险公司提供,可以获得更高利率回报,而米尔肯恰恰意识到垃圾债券可以提供夹层融资,甚至比保险公司融资还能做得更容易和更便宜。
米尔肯很快成为KKR合作伙伴,而KKR三人组仅用了100万美元合伙资金,就在1979年完成一项3.5亿美元融资收购案,收购了一家乌达耶得500强公司,在1984年则仅用了83万美元,就收购了美国糖业公司,为合伙人赚取了4600万美元利润,在这两起收购案中,被收购公司执行官因为持有股份而获得很好报酬,但为了支付高额债务,被收购公司不得不解雇几百名工人,同时削减在职工人工资,每小时薪酬比十年前还少。
KKR在1984年几乎完成3亿美元的科尔国民零售公司收购计划时,为KKR提供融资一家银行突然退出融资,这让KKR需要迅速填补1亿美元漏洞,他们找到了米尔肯,而后者随时创造金钱能力也让他们震惊不已,而这仅仅是米尔肯和KKR之间历史关系开始。
此后KKR进行了约40项收购,米尔肯参与其中很多项,如KKR融资收购斯托尔通信公司,KKR收购毕崔斯视频公司,而KKR主导融资并购最高潮部分是250亿美元的雷诺兹*纳贝斯收购案,这是1988-1989年间每天的新闻头条,虽然此时米尔肯因为博斯基揭发而被起诉,但还是成功为KKR收购雷诺兹*纳贝斯提供融资,KKR因此赚了7500万美元利润。
米尔肯则因为与KKR合作收入大涨,其服务公司德雷克塞尔在1977年收入仅为1.5亿美元,但到1985年就达到25亿美元,再到1986年则增长到40亿美元,税后利润达到5亿美元,比当时华尔街其他公司都高,而米尔肯自己1985年个人收入达到1亿美元,1986年则达到5.5亿美元,到1992年个人资产达到25亿美元,以至于即使被判罚款13亿美元,米尔肯和家人财产估计还有12亿美元。
不过,米尔肯主导垃圾债券市场在1990年开始崩溃,其一是垃圾债券利润从早期年度偿债六倍,到80年代后期收益低于偿债,因为当经济发展缓慢时,很多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其二是整个80年代利率都很高,此时米尔肯资金实际来自高级别政府和企业债务,但依旧有40%垃圾债券发行者拖欠债务,债券价格整体崩溃,其三是融资并购公司崩溃,高利率让这些杠杆收购纷纷债务暴雷,由此咄咄逼人企业收购、高负债水平和削减就业时代,并未形成更加创新和有竞争力经济,只是让华尔街银行家们更富有。
反思:风险套利原本只是依附于华尔街恶意收购下的一种基础资本收割手段,但它打开了华尔街内部交易闸门,而垃圾债券则是华尔街依靠雄厚资本操纵市场开始,它先是依靠场外交易摆脱政府监管,同时还能对债券定价,然后随着垃圾债券基金规模扩大,开启证券包销业务,最后则是依靠庞大资金杠杠能力,主导操纵恶意收购,成为资本市场人见人怕的恶龙,它导致了美国利率上涨,引发了美国企业债务上升破产,但也因此埋葬了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