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上周收高0.93%,可选消费品(+1.79%)和科技行业(+1.78%)涨幅最大,而通信服务(communication services)(-0.53%)和必选消费品(-0.52%)落后大盘,需要注意的是,通信服务是9月GICS正式推出的新板块,合并了原先的通信运营商,又加入了谷歌、FB、Netflix、Twitter等原来的IT企业,谷歌和FB分别占新板块的权重达25%和18%。
今年美股对冲基金拥有的股票当中,涨势最猛的都是做空比例最高的。其实做空就是临时增加了股票供应,比如做空的头寸占流通盘比重5%,其实就是股票持有人借出了5%的股票,再被借入者卖出,从而市场的股票供应就是多出了5%。从供需关系上来看,就是因为股价上涨,所以股票的需求就被刺激了,从而增加了供应。
所以正确的逻辑其实是,股票越是上涨,大家做空的动力越足,做空仓位就越多。 个股的做空,事实上就是平抑泡沫最佳的手段。就美股来看,目前总做空仓位占流通市值是3.8%,正好是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而分板块当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之前不大被做空的必选消费品,目前的做空仓位占比排在了过去十年当中的前1%。推动必选消费品板块上涨的主要是零售商的股票,虽然面临加息以及利润率下滑,但过去一年零售业股票依然大涨,这吸引了不少自认为理性的对冲基金开始做空。
笔者蛮欣赏敢于做空并获利的人,因为他们承担了比做多更大的风险,在泡沫泛滥之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确实不容易。而我们A股的融券成本还是太高,实际上可融的券占流通市值比例还是太低。监管机构再怎么提示炒作风险,还不如发动群众斗群众,为做空松绑,也是股市长期慢牛的必要条件。
最近负面的经济新闻已经够多了,笔者也不在这里给大家添堵了,当然总还是有些正能量的。大家对MSCI指数已经耳熟能详,虽然今年开始的纳入也没能扭转A股的颓势,但无疑QFII的不断进入会对A股未来的长期走势出现显著的影响。而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同样颇具影响力的三大指数,对多数投资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富时世界政府国债指数(WGBI),彭博巴克莱全球聚合指数(Global Agg),和JP摩根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GBI-EM),就是整个债券界的MSCI指数,很遗憾,中国目前还没有被纳入任何一个。
而在未来5年内,中国有望进入这三大指数,譬如Global Agg已经宣布明年4月将中国纳入该指数。1H18外资净买入了490亿美元中国国债,差不多是过去两年的四倍。虽然人民币在今年4到8月贬值明显,但2季度购买中国国债的外资达到了320亿美元,远超出一季度的160亿。其主要原因还是,不少中央银行和货币基金,正在买入底仓,所以无论汇率或利率的波动,都会是长期净买入。
目前外资持有的中国债券大约有3000亿美元,而根据高盛的预测,截止2022年该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这1万亿美元的流入中大约有7000-8000亿将投资于中国国债,而2000-3000亿将买入政策性银行和企业债。此消彼长,投资者或许也会困惑,这1万亿美元是从哪里来的?
从地域上来看,投资于G4市场的资金,会分流出很大金额到中国。而从投资人主体来看,大约2500亿资金来自于指数基金,2500亿来自于各国中央银行,还有约2500亿来自于主权基金和私人资金。对于新兴市场基金,由于中国的巨大规模,肯定会达到封顶10%的比例,而巴西、墨西哥大概率也会继续维持10%的比重。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则由于其相对较小的债券总规模,预计会有大幅流出。
目前人民币在IMF公布的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中占比只有1.4%,也就是各家央行购买的债券中人民币债券所占的比例。而到2022年,该比例有望达到3-4%,虽然还会低于英镑和日元的5%。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有五方面的考量,影响着外汇储备对该种货币的分配:1)政府对该货币的干预;2)用于贸易、交易的该货币规模;3)以该货币计价的跨境债务;4)金融市场的深度;5)和其它国家的贸易规模。人民币在最后一点无疑是得分奇高的,但其他几点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所以即便随着中国的经济规模远超英国和日本,近几年内,我们被其它央行的接受程度还是会小于英镑和日元。
随着精彩的英超拉开战幕,笔者又开始关注还有半年就要上演的英国正式退欧了。在英国已经有些依依不舍的声音传出,希望进行第二次全民公投来决定是否最终退出。 历史上英国退出各个殖民地都还做得蛮漂亮的,即便有战争也是很克制的打法,笔者还是相信英国这次也会守信的有序退出欧盟。为了帮助大家加深印象,退出的时间表如下:
1) 切克斯提议(Chequers Plan,7月12日):特瑞莎梅提出退欧后继续实行货物的自由贸易(服务业除外,看来英超的精彩程度要打折扣了),新的贸易协定不需要在欧盟和英国的关口查看货物等。
2) 萨尔斯堡峰会(9月20日):欧盟各国首脑包括梅首相,参会来非正式地签署英国退欧协定。
3) 工党大会(9月23-26日):工党议员们将挑战党魁科尔宾,因为议员们希望有一个渐进形式的、且不彻底的退欧。
4) 英国移民报告(9月底):英国会披露其对欧洲移民政策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公布自己退欧后的移民政策。
5) 保守党大会(9月30-10月3日):退欧之前,保守党的最后一次大会,梅首相会形成最后的谈判立场。
6) 欧盟理事会议(10月18日):目前欧盟的目标日期,希望此时能达成退欧协议。
7) 欧盟理事会议(12月13、14日):18年最后一次峰会,达成退欧协议的最后机会。
8) 英国批准(2019年1-3月):英国议会简单多数通过即可;如果未能通过,则可能导致梅首相下台,提前大选,甚至第二次公投。
9) 欧盟批准(2019年1-3月):欧盟议会简单多数通过即可;欧盟理事会绝对多数通过(27个成员国中的20个赞成或者代表人口超过65%的国家赞成)。如果投票未能通过,则必须启动新一轮谈判。
如果双方顺利通过批准,2019年3月29日,英国正式退欧。
根据高盛的预测,在顺利脱欧后,因为贸易上的往来没有受过多的影响,英国目前的经济增速能够维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