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曾经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况:在股票投资群中,一些人晒出截图,显示他们在某只股票上大赚了,但一旦你购买,股价却猛跌,你总是似乎不断地成为"割韭菜"的对象,这令人疑惑不已。
近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起典型的金融投资欺诈案例,详细解释了这种情况。案中的主要犯罪分子武某凯因涉嫌诈骗被判刑14年6个月,并罚款50万元。其他自称“股市老师”的成员也被判刑不等刑期。一审判决后,部分被告上诉,但在2023年5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了原判。
吸粉网络,控制股民资金
武某凯用了多久才能实施一次对股民的“收割”?答案是仅仅需要2个月。
从2020年6月到8月,武某凯与张某运计划通过网络股票推荐来实施欺诈,他们组织了郭某安、杨某强等多人,建立了一个非法的股票欺诈团伙。
在没有证券投资咨询资质的情况下,武某凯虚构了“锐华教育”机构,声称它是一家专业的股票投资咨询机构,然后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分析、免费股票推荐等文章来吸引“粉丝”,并通过团伙成员化名“赵荣庆”来冒充股票专家,进行投资教育。
该团伙成员注册了多个微信账号,都以“赵荣庆”和“夏虹”为名称,吸引全国各地的股民添加微信,引诱他们进入股票分析微信群。其他团伙成员则冒充“赵荣庆”和他的助手“夏虹”,在客户微信群中每天发布股票分析信息、直播课程链接和股票交易建议等。
同时,该团伙成员还以普通股民的身份在微信群和直播中讨论股票交易,发送虚假的股票盈利截图,声称跟随“赵荣庆”老师的操作可以赚钱,夸大“赵荣庆”老师的专业水平,以此营造“锐华教育”是一家专业的股票投资咨询机构的假象,逐步赢得股民的信任,并引诱他们购买“赵荣庆”推荐的股票。通过要求股民发送股票交易截图等方式,逐步掌握了股民的资金规模。
欺骗股民挂单,庄家精准收割
一旦准备工作完成,股民就成了武某凯团伙的“待宰羔羊”。
当跟随推荐购买股票的总资金达到一定程度后,武某凯会联系“资金庄家”,首先让“资金庄家”在低位建仓某只股票,然后由“赵荣庆”在股票微信群和直播中宣称这只股票将“三连涨停”,诱骗股民在股市集合竞价不可撤销申报期间以指定的高价挂单申报购买这只股票。
通过统计股民发送的交易截图中申报购买的资金总额, “资金庄家”以对应价格反向申报卖出之前低位建仓的股票,利用集合竞价撮合交易规则,将低位建仓买入的股票精准地卖给被欺骗来的股民,所得收益由武某凯和“资金庄家”分成。
根据最高检通报,武某凯团伙通过这种方式欺诈了超过400万元。
在2020年11月27日和2021年5月25日,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区分局以欺诈罪将武某凯等29名犯罪嫌疑人逐批移送起诉。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武某凯团伙通过虚假宣传、诱骗股民在集合竞价不可撤销申报阶段挂单高价购买指定股票,然后由“资金庄家”对股民的高价挂单进行“精准收割”,导致股民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些交易不属于正常的股票交易行为,也不同于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的市场操纵行为,应该以欺诈罪追究刑事责任。
2021年6月23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检察院以欺诈罪对武某凯等人提起公诉。
2022年11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以欺诈罪判处武某凯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款50万元;判处郭某安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款15万元;其余27名被告人被判刑10年6个月至9个月不等,并处罚款。
这起案件的一审宣判后,部分被告人上诉,但在2023年5月2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了原判。
防范金融投资欺诈,警惕各类社交平台的可疑推荐
上述案例只是近期金融投资欺诈案例中的一个。根据最高检通报,最近发生了多起涉及基金、外汇、股票、期货、保险等主要金融业务的金融投资欺诈案。
这些案例包括郑某等人冒充基金公司进行网络欺诈,曹某等人利用虚假外汇交易平台进行欺诈,唐某等人销售虚假保险理财产品进行欺诈,马某等人以转让新三板挂牌公司股权为名非法集资,张某强等人建立虚假期货投资平台进行欺诈,蔡某轩等人销售虚假投资交易软件进行欺诈。
最高检表示,尽管这些案件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是犯罪分子将传统的欺诈犯罪伪装成各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金融平台之下,掩饰在"投资"的外衣下进行欺诈。
最高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案例提醒广大金融投资者,要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营销宣传;要坚持理性投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项目;要选择正规的投资公司和渠道,并警惕各种社交平台上的推荐活动。”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金融投资欺诈犯罪,结合办案加大以案释法力度,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注重源头防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