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篇文章我在其它号上发过,但是内容挺好的,也很适合投资股票的朋友看,就改下发下。
备注:本文总计3778字,干货很多。
1,
故事,从一只对冲基金说起!
说起净值走势低回撤的基金类型,我们都知道,有固收+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量化对冲基金等。
不同于其它基金以大盘指数为基准,对冲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通常为绝对值,如“一年定存+ 4%”。
这种基金也比较适合避险型投资者,不管市场涨还是跌,可以获得均衡收益,如年化6%、7%收益。
但是,浓眉大眼的家伙翻脸不认人!
比如,英国一家名为H2O资产管理的对冲基金,旗下的对冲基金产品,在短短几周里爆亏了50%。
简单的,查了查资料:
截至2019年年底,这家对冲基金,规模339亿美元(人民币2405亿)。还是由全球管理资产规模排名第19位的,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支持成立的,主打固定收益策略。
由于管理的基金净值腰斩,H2O基金,3月17日,在官网发布了CEO Bruno Crastes致客户的信。
实际上,H2O基金旗下的对冲基金,爆亏50%,只是近期市场震荡下中,对冲基金们的一个缩影。
桥水基金达里奥披露的信件显示,截至3月18日,桥水的旗舰产品纯阿尔法II号基金,爆亏21%。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的复兴科技,管理资产达750亿美元,复兴科技的量化对冲基金下跌24%。
Ps下:复兴科技是全球最大量化对冲基金之一,由数学家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创立。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对冲基金出现如此罕见暴跌,对冲基金又遭遇了什么?
2,
风险平价策略,遇到了危机。
华尔街广泛采用的对冲策略,叫风险平价策略。
这个策略的特点是,不断增持波动率降低的资产,减持波动率上升的资产,维持总波动率大致不变。
简单理解:就是波动率越大,意味着风险越大,卖卖卖;反之,波动越小,意味着风险小,买买买。
这个策略,看起来没啥毛病,其实有一个弊端。
因为欧美股市,长期慢牛、指数慢牛,相比于我们上蹿下跳的A股,美股低波很多。所以风险平价策略,近些年在股市上压的筹码很重,买了大量的股票,主要是持仓几大宽基指数基金。
当股市因为疫情,剧烈崩盘的时候,股市资产瞬间成了大幅波动的资产。怎么办呢?不断的卖卖卖。
在抛售美股的避险情绪的作用下,资金涌入国债,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一度跌至0.3%附近。美联储又多王炸动作,使得国债巨幅波动,不再符合波动率低的特点。
该怎么办呢?依然是不断的卖卖卖……
于是呢,对冲基金们就左右挨耳光。
文章来源:小波思基;作者:bo姐。工作很忙碌,外部平台不常更新内容,大号V信那里,喜欢bo姐文章的朋友,可以搜哈关注~
3,
投资“加杠杆”,借钱投资。
大家不要忽视一个问题,因为风险评价策略,一直以来给自己营造的“低波动”、“严控回撤”等印象。
在基金运行中,就大量的使用杠杆。
比如,买入债券后,可以在回购市场抵押出债券,借入资金,然后再买入新的债券。通过循环抵押,做大基金资产规模和基金收益率。
股市行情暴跌,是第一重影响因素。真正对对冲基金造成巨大伤害的,是基金蜜汁自信的加杠杆!
欧美股市这次大跌,是疫情的原因,也不是疫情的原因。客观来说,疫情只是市场大跌的导火索。
主要原因,是因为欧美国家,股市指数长期慢牛,同时融资利率也特别的低。所以欧美国家一些投资机构,尤其是对冲基金们,认为自己的策略低波动、低回撤,加杠杆投资。
之前看到一个数据,说有一些对冲基金,杠杆有的高达50倍。当股市崩盘时,就引起了恶性踩踏。
亏钱的时候,杠杆让基金亏的更多……
4,
估值因子、模型,全部失效。
因为美联储紧急降息、油价暴跌、疫情引起的企业停工停产,导致了估值因子、模型,全部失效!
虽然市场上,都期待美联储的降息。
很多金融机构,都在呼吁美联储能大幅降息100个基点。但是紧急降息来临的时候,出现了意外。
美联储的紧急降息,对全部的资产,都会有新的估值体系。比如债券、股票、很多金融衍生工具,在美联储降息后,需要有新的估值体系。
但是美联储降息的时间太急、降息幅度太大,金融机构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金融机构们,完全不知道,如何给各类资产进行估值。也完全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投资模型。
想要避险,怎么办呢?
只能抛售资产,不断的卖卖卖……
还有就是油价暴跌,美原油3月9号突然暴跌30%。原油是全球的战略资源,也是最核心的能源。
很多投资策略里有原油的估值因子,或者估值模型。可是仅仅一天之内,投资模型,瞬间崩塌了。
油价大跌,令众多投资机构与原油相关的投资组合估值大幅调整,造成原油相关的大量股票、债券与金融衍生品被抛售,市场抛售压力骤升。
疫情影响下,石油、航空、机械、零售、制造业,几乎所有的行业停工停产。实体经济大面积停摆,各行业的企业都失去了收入来源。
越来越多的居民,被要求居家减少“非必要”外出。所以,即便美国政府开着直升机撒钱,居民也面临着有钱无处花的窘境,消费引擎暂时失灵。
这个时候,对上市公司、宏观经济怎样估值呢?全部的估值因子、投资模型,一夕之间全部崩塌。
结果只能是,倒逼投资机构大幅减持股票、债券,以此避险……
5,
美股的回购牛,被暂时中止。
美股慢牛,尤其是2015年之后的行情,有两个特别大的推动力:一个是减税;另一个,就是“回购”。
但是因为疫情的爆发,助推美股持续上涨的一大推动力——上市公司的回购股票,直接“暂时中止”。
因为在疫情期间,企业都停工停产。
在此之外,美国企业需要支付员工薪酬和偿还债务(避免因为公司债务违约,陷入公司破产困境)。
一方面,因为停工停产,企业没有了收入的来源;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囤积现金,而不是回购股票。
更为可怕的一点是,美联储的各种降息、释放流动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从银行提取资金。
囤积到公司的账户,以备度过寒冬!
实际上,本意上来讲,美联储降息、释放流动性,是为金融系统放水,缓解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匮乏。但是在大水流向上,出了意外。钱不是流向了极度缺水的金融系统,而被实体企业“囤起来”。
美联储大手笔的救市,为何收不到任何效果?主要原因,就是钱被企业提走,而且囤在账户过冬。
文章来源:小波思基;作者:bo姐。工作很忙碌,外部平台不常更新内容,大号V信那里,喜欢bo姐文章的朋友,可以搜哈关注~
7,
美联储,陷入了囚徒困境!
在这次救市上,美联储虽然看到了危机,也采取了紧急降息的举措,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美联储简单的“照搬”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期间的救市措施,以为大幅降息和启动QE就能恢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投资信心。
但是实际上,疫情给市场造成的风险,与2008年有很大不同。
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金融系统内部出现了巨额坏账与流动性紧缺。而这次疫情全球扩散,冲击了全球实体经济。企业“缺钱”程度丝毫不亚于金融市场,实体企业们,也需要资金度过寒冬。
所以,资本市场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美联储释放的巨额流动性,被企业取走,且囤在账户不动。
金融市场,流动性依然匮乏,
触发美股持续剧烈动荡下跌!
继续降息、继续放水,甚至把基准利率变成负数,肯定激发金融市场各类资产估值新一轮剧烈调整,引发更剧烈的股市崩盘。如果暂缓降息,又陷入了“救市不力”的舆论漩涡,也会引发崩盘。
所以,美联储其实陷入了囚徒困境。
8,
国内A股,会不会引发暴跌?
看到欧美市场的跌的这么惨,日子过得这么凄凉。就有很多小伙伴,开始担心国内A股崩溃下跌。
实际上,A股比国外的情况好很多。
截至3月23日,节后以来,上证区间下跌-10.63%,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跌-9.27%、5.22%。
从杠杆资金踩踏的角度,来看的话。
中国和欧美不一样,经过2015年大跌、2016年三次熔断后,我们杠杆投资的情况得到了很好控制。
这样,也就不存在杠杆踩踏的情况。
最后,A股的估值很低,还往哪跌?
现在,市场上充斥了各种《成功学》。但是,却有人不喜欢研究成功学,反而很喜欢研究“失败”。
这人可不是籍籍无名的!而是享誉全球的投资大师,也是“股神”巴菲特的好基友——查理·芒格。
他的反向思考模型,也给大家说说:
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查理·芒格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失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投资上取得成功,但查理·芒格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投资上失败了。
查理·芒格现在95岁高龄,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总是持续不断的,收集并研究企业的“失败案例”。
知道投资是怎么失败的,然后,查理·芒格尽可能的远离这些因素。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这句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里了。
对于复杂的股市,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也往往更容易解决。把问题反过来,通常能想得更清楚。
如果你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发现。
今天,A股收盘2700点。再跌200点,也就是7%的样子,A股将会重回2018年熊市的“黄金坑”。
只有几个哆嗦的距离,又何须害怕?
同样的,华东医药、中国神华、口子窖、宇通客车、洋河股份、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养元饮品、欧亚集团、张裕A等公司,都是这个角度。把问题反过来,逆向思维,就没啥好担心的了!
有人会说,会不会跌到2000点呢?
个人认为,几乎不可能。
因为2014年,上证最低点是2000点。就算这几年经济低速增长,每年增长100点,也有2500点。
反而是越跌,A股估值吸引力越高……
一位读者给我发来的,也分享一下。
从比较深的层面来讲,美国现在所面临的,看上去是流动性危机,本质上是美元危机。
美联储的疯狂政策,不断在消耗美元的信誉。
美股也因为杠杆和疫情遭受历史性冲击,因此,美元升值是一种假象。美元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