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超过4300只个股下跌,然后很多人又在找下跌原因:有人说是惠誉下调国内经济评级、外资流出……包括还有私募基金传出巨额赎回,涉及金额500万,金额虽然不大,但在指数不稳的情况下,也会激起千层浪。
起因是此前有报道称,北京某量化私募大厂被传出现“巨额赎回”,涉事私募为涵德投资。随着传闻不断发酵,“遭遇巨额赎回所涉私募曝光”“量化私募大厂遭遇巨额赎回”等话题也在第三方社交平台出现,一度登上热搜,随后公司发文澄清。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量化就开始被重点监管,国内使用量化交易的主要是私募,就是中性策略,就是加杠杆的DMA,那为什么要监管这些量化呢?
什么叫中性策略?
市场中性策略,简而言之,是一种通过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来平衡市场风险,从而追求稳定收益的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对冲,即利用衍生工具如股指、期权、融券等,来中和或“对冲”市场的涨跌风险,从而确保投资组合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广义上,市场中性策略涵盖了所有通过多空对冲方式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和套利对冲策略等。这些策略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投资组合和衍生工具的使用,来降低或消除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狭义上,市场中性策略通常特指股票中性策略,也被称为Alpha策略。这种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基于量化模型,买入一篮子具有上涨潜力的股票组合,同时利用股指、期权、融券等衍生工具来对冲市场的整体涨跌风险。这样,无论市场涨跌,投资组合都能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有机会获得超额收益,即Alpha收益。
中性策略的基本原理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市场有效性的不足,精心构建一个股票组合,这实际上与上一期介绍的指增增强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股票组合的价格表现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市场整体走势的影响,我们称之为β;另一部分是独立于市场整体涨跌的股票组合表现,我们称之为α。
接下来,我们采取反向对冲的策略,即按照相同的金额,但方向相反的方式,做空股指期货或其他衍生工具。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市场整体涨跌(β)对股价的影响,使我们只关注并赚取股票组合自身的相对趋势收益。
因此,中性策略最终能否盈利,关键在于我们构建的多头组合与反向对冲的标的之间的表现差异。简言之,就是多头组合是否能在涨势中超越对冲标的,而在跌势中又能保持较小的损失。这就是中性策略盈利的核心所在。
中性策略的分类
首先,从对标指数的角度看,市场中性策略主要包括沪深300中性、中证500中性、中证1000中性等。这些策略的对冲工具主要是股指期货或对应的ETF融券。然而,目前市场上,中证500指数作为代表性的宽基指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次,从对冲工具的角度来看,市场中性策略可以分为股指期货对冲、融券(宽基ETF)对冲和期权对冲等。目前,许多中性策略产品可能会同时运用多种对冲方式,以更好地实现风险控制和收益优化。
最后,股票T0策略是股票中性策略的一个极致表现。这种策略通常通过复制指数成分股(例如,按照中证500成分股和权重直接买入500只股票)来构建投资组合,并利用衍生品对冲掉Beta风险。然后,通过每天的高抛低吸操作,赚取股票日内波动的收益。由于股票T0策略不存在行业和风格的敞口,因此其风险相对较低,比Alpha策略更为稳健。
市中性策略是一种通过运用对冲工具来降低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实现稳健收益的投资策略。其中,股票T0策略作为其中的一种,通过复制指数成分股和利用衍生品对冲,实现了对Beta风险的完全消除,从而实现了更为稳健的投资收益。
中性策略的表现和优势
近年来,国内量化投资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市场中性策略作为核心量化对冲策略之一,已逐渐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在2021年四季度之前,市场中性策略通常能够实现年化收益率在15%-20%之间,同时,其回撤幅度相对较小,大约维持在3%-4%的水平。然而,随着量化私募市场的竞争加剧和赛道日益拥挤,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市场中性策略的平均收益率显著下滑,近两年的年平均收益率降至8-12%,同时,其波动性和分化程度也有所增加。
相较于传统的主观多头、指增增强等敞口策略,市场中性策略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其收益表现相对稳定,波动性较小,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健的投资回报。其次,市场中性策略具有明确的绝对收益特征,其表现不完全受市场涨跌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连续大幅下跌时,中性策略的回撤幅度相对有限,甚至可能实现正收益,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护。最后,市场中性策略与其他策略的相关性较低,这使得它在整个资产配置中,特别是在追求低波动组合的投资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迎来监管
去年下半年因为外资看空、房地产问题、经济通缩……到账指数持续下跌,刚才我们说的中性策略主要适用于震荡行情,如果单边下跌很容易暴亏,同时因为有杠杆也会加速指数下跌,所以才有的监管量化和灵均投资被拔网线。去年8月28日那天,在顶级利好——时隔15年下调印花税的背景之下,大盘就涨了半天被砸下来,很多人怀疑是量化在捣鬼,因为和这件事同时发生的,上海一位做量化交易的私募大佬拍下一座2.8亿的别墅,在牛市你赚钱大家没有意见,但在熊市里,你利用制度漏洞发国难财,不查你查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