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衡量一笔投资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准?并不是你做到了低买高卖,而是你是否买到了具有长期成长性的公司,并在持有过程中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最大回报。
巴菲特从1988年到1994年完成了对可口可乐这家公司的购买。当时合计买入了1亿股。在此后的近30年中,他没有卖出过一股。1994年的时候他收到了7500万美元的股息,而到了2022年,他的年股息收入变成了7.04亿美元。他当年从42美元开始买入,现在的股价是53美元。但是在这期间,可口可乐公司通过送股、转股、拆股等方式,使他的1亿股变成了4亿股。这是一笔成功的投资案例。
有人说价值投资不适合中国,其实我们的市场中也有很多好公司,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长期丰厚的回报。大部分人因为错误的做法而与财富失之交臂。比如中国移动的投资者在60元买入它的股票,但是在75元时卖出了,并因为大大的赚了一笔而沾沾自喜。然而中国移动在短短的时间又涨到了100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笔60元买入75元卖出的投资?很显然,这笔赚钱的投资是个失败的例子。
我们依然以中国移动为例,它现在100元的股价,根据我之前的几种估值推测,它的合理价值也在100元附近。这个时候对于想买入的投资者来说并不合适,因为它不具有买入的好价格。对于想卖出的投资者来说同样不合适,因为它不具有卖出的好价格。这个价格对于在低位时已经先人一步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是最舒适的。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持有它就可以了。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悠然自得,不急不躁的欣赏沿途风景,是这类持有者的心态。
有人说,价值投资应该长期持有。也有人反问:价值投资必须长期持有吗?其实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这两者间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中国移动在年底前涨到了150元。你为什么还要死死的拿着不放?你明明知道23年它的每股盈利约在6.35元,支撑不了150元这么贵的价格。但是如果是几年后,它的每股盈利涨到了10元。而股价也在几年后涨到了150元。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继续持有它,盈利在节节上升,股价在同步上行。同时还能收获每年利润的70%的分红。
回到巴菲特买可口可乐的例子,在1998年时,可口可乐股价大涨到了50倍市盈率。而后股价掉头而下,经历了长达15年的下跌。直到2013年才在合理盈利支撑下重新上涨。后来巴菲特就这件事多次反省说: “我当时到底在想什么,我自己也觉着非常奇怪”,“你们可以责备我,因为我没有在50倍市盈率时卖掉它”。
长期持有,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之上的。对于没有成长性的价值股,股价偏离估值过高时尤其不适合继续持有。对于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公司,则应该在它的股价与估值匹配时一直持有。长期持有并不是价值投资的必然要求,而是因为符合了某些条件,长期持有得到的回报最高。
我以前引用过唐代杜荀鹤的一首哲理诗《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对于具有良好成长前景的公司,正如还没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小松,有些人明明已经在它最低的时候就拥有了它。但它刚长到蓬蒿那么高时,就急急忙忙的卖掉了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