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的总称,是市场主体数量最庞大的群体,在推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然而,小微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等资源制约,特别是银行融资难,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作为给力经济发展的“轻骑兵”,小微企业创造了全国GDP的60%、税收的50%,并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几年,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信贷增速持续低于预期,同时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特别是受新冠病毒影响,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再次成为普惠金融领域关注的重点。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融资问题。
一、企业自身强化管理,全面增量提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获批国家、银行贷款,小微企业首先应全面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一是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企业应学透弄懂国内小微企业管理制度,借鉴国内外优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活动,达到资源配置最大化。同时小微企业还应调整产品结构,多元化生产,打造自身的经营和产品特色,提高自身的品牌声誉,创造企业自身的价值以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增强自身的信用观念。企业要注重管理者信用观念培养,珍爱企业及管理者个人征信,避免违规使用、过度使用信用。小微企业还应统筹安排还贷资金,及时足额还本付息,要积极配合银行贷前、贷后监管,提高银企相互间的信任度。三是健全自身财务系统,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财务数据是银行衡量小微企业符合贷款准入条件与否、日常生产经营状况是否正常、盈利水平能否覆盖贷款本息等一大指标。小微企业应聘用高素质财务人员,健全财务系统,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做到不虚增、不漏报财务数据,据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办贷效率、实行差异化办贷审批流程。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开发了一系列网上审贷产品,比如农行微捷贷、建行小微快贷等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但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小微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是要完善自身信贷机制,结合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特点,评判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充分了解其信贷风险信息,不断完善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客观评定其信用。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特点,合理确定小微企业扶持重点、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实行差别化办贷审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缩短贷款审批流程和周期,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禁止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资金管理费、承诺费,严格限制收取咨询费、财务顾问费。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充分调动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在绩效考核中所占权重。二是加快信贷产品创新、信贷渠道创新。金融机构应加快信贷产品创新、审贷及放贷渠道创新,拓宽小微企业线上融资渠道,在合理权限范围内鼓励小微企业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金融介质进行审贷,减少不必要审批手续,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办贷、放贷效率。三是创新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品种。积极开展应收账款、厂房、存货抵押产品、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融资,积极利用组合融资方式,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国家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服务功能,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利率等优惠政策,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实行贴息鼓励政策,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二是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国家政府应积极协调人民银行、税务、财政部等部门,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促成机制和消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依托人民银行信用档案基础数据库,构建全方位、多功能的征信平台。同时应健全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法规,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对扰乱金融市场的不法行为严厉惩治,为小微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