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牛市!来股市投资的人大部分都在期待牛市,一波牛市也许自己的财富就能够实现翻倍甚至几倍的增长,再加下杠杆,说不定一波牛市就可以财富自由了。
但是,前不久由清华、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学者推出的一篇论文却残酷地揭示了一个现实:牛市散户更有可能血亏。
该篇论文以2015年的牛市作为研究背景,统计的区间是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即牛市的起点到泡沫的破灭。
论文统计了约4000万账户的详细持有量和交易记录,包括:散户、机构和企业账户。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与2014年6月的初始股权财富相比,在18个月之内,最底层的人群损失了28%的资金,最富裕的群体却获得了31%的收益。
为什么大家期待的牛市不仅没有改变散户的命运,反而还出现了财富的大幅缩水?
有一项数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企业账户虽然持有市场价值的64%,但只贡献了总交易额的2%;机构持有市场价值的11%,但交易量只有12%。最终,散户仅占市场价值的25%,却占据了交易量的近90%。
过多的交易至少带来了两个非常不好的效果:一是侵蚀了成本,二是容易形成追涨杀跌的操作习惯,相比较前者,后者可能更容易导致亏损。
除了频繁的交易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确定可行的投资组合目标。
在行情向好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会有过于自信的心理偏差,将市场带来的收益归因于自己的选股能力或是投资能力,并最终不断加仓,甚至动用杠杆,“梭哈”某只自己认为非常好,即将大涨的股票。
就像2015年市场疯狂的时候,很多人因为股市赚钱太过容易,就选择了辞职专职炒股。老周(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使用自有70万,找了机构做了5倍的杠杆,也就是350万本金。
在牛市接近高点的区间,一开始还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没过多久,行情急转直下,股票连续跌停,最终血亏200多万。不仅亏掉了自己的本金,还亏掉了大部分杠杆资金。
范 K.撒普博士在他的《通向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分享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商务旅行中与遇到一个对自己的投资不是很满意的投资者,于是范K博士便和他做了进一步的交流。
我能帮你些什么吗,萨姆?
哦,我只是觉得我的交易结果没有上路。
“没有上路”指什么?
我对结果不满意。
你今年在市场中的交易目标是什么?
哦,我真还没什么目标。
你今年想在市场中实现什么?
我想用赚到的钱为我妻子买一辆汽车。
好,那么是什么款式的汽车?劳斯莱斯?奔驰?凌志?还是小载货卡车?你想给你妻子买辆什么样的车?
就是一辆美国车,一辆大概15000美元的车。
很好,你想什么时候买?
9月份,就是大概三个月后。
好的。你的交易账户中有多少钱?
大约10000美元。
这么说来,你想用大概三个月的时间让你的账户获利150%?
是的,我想是的。
你有没有意识到三个月盈利150%相当于一年差不多1000%的回报率?
没有想过。
为了赚到那么多钱,你愿意亏多少?
不知道,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些。
你愿意亏5000美元吗?
不会,那可不行,亏的太多了。
那你愿意亏2500美元吗?就是25%。
不行,还是太多。也许10%还行。
也就是说,你想三个月从市场中获利150%,同时只愿意承受10%的风险?
是的。
你听说过有哪种交易方法可以让你连续获得15:1的回报—风险率?
没有。
三个月150%的回报率,15:1的回报—风险率。我也想啊,谁不想呢?
但实际情况呢,老周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案例。
所以,耶鲁传奇大卫·史文森给普通投资者的忠告是:确定可行的投资组合目标。
确定可行的投资组合目标,最重要的在于对基本投资准则、特定投资目标的定义以及对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认识。投资者们如果能谨慎遵循基本投资准则,明确适当的目标,并具有合理的自我意识,将会增加投资成功的胜算。
比如,如果只是短期投资(一年以内的),最好的选择是货币基金、银行存款或是一些理财产品。因为随时需要使用资金,但股市行情却是多变的,即使是很好的公司,也有可能因为行情的低迷而出现下跌。短期配置,有可能后期因为需要使用资金而被迫亏损离场。
2年以上的,可以考虑进行权益类资产(股票或是基金)与低风险的理财资金进行配置,且权益类资产尽可能的配置低些。
5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的闲置资金,才建议进行更多的以股票为导向的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且投资组合的收益目标,最好也不要太高。
比如说年收益10%或是15%,不要小瞧这个收益。要知道15%的收益,复利10年可以获得4倍收益,复利20年是16倍的收益,复利30年是66倍收益。30W本金,30年后的财富也是将近2000W的财富。
虽然如此说,15%的收益复利20年或是30年,也非常不容易。所以,我觉得10%的收益目标(A股市场的长期收益)也是一个不错的收益。
但是,如何实现呢?
巴菲特和史文森的建议是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来实现。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05年至今(16年)的复利收益是10.67%。
但如果在指数估值较低的时候投资,逆向投资,则可能取得和市场一样甚至超越市场的收益。比如2014年的底部区间(市值估值9倍)至今的复利收益12%,2018年的底部区间(市场估值10倍)至今的复利收益是17%。
稳健投资也能取得不俗的业绩,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基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确定合适的投资目标,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最后坚定执行下去。
就像巴菲特的投资体系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利用市场的愚蠢买入价格低于价值的优质公司,长期持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