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4个3”?
首先是三类风险,把公司的经营分成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
其次是三角联动,设在伦敦、纽约与东京三个蓝军团队独立作业去挑战红军;
第三是沿着业务的每个业务活动我们建立了三道防线;
最后是通过三个独立组织,CFO组织、账务组织与资金组织,建立了所有业务活动的三层审结机制。
①三类风险:
我们把每类风险都做了详细的要素澄清,比如战略风险,我们知道我们公司一定会面临技术上的风险,会不会有颠覆式的技术出现以挑战我们的技术模型;运营风险方面,比如说供应风险: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P10的Flash(闪存)芯片问题,芯片问题其实是上游供应商在控制给我们的供应量,这是我们的供应风险;当然还有财务风险、外汇风险、税务风险,这都是我们要去面对的。我们把公司的所有风险进行了详细分类,每类风险公司有一个唯一的责任人,他负责打破部门墙,打破组织边界,去管理这个风险在整个公司中的运作。他通过识别、评估、应对、监控、报告的周而复始的风险管理循环,使这些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这是我们在三类风险上的管理。(来源:孟晚舟在伦敦FRCC的汇报提纲,2017)
②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行政长官。在任何情况下,行政长官一定是首先责任人,他天然要承担对流程的责任,他天然要承担将风险管理与控制活动融合到他的日常工作活动中去。第二道防线是,在行政长官身边建了两个队伍,内控队伍和稽查队伍。内控队伍负责建立内控方法论帮助行政长官自我检查,类似于体检表,通过体检表的“review”(回顾)去回顾、识别我还有什么做得不好的;稽查是在流程作业过程中,识别每个流程最主要的风险,最有可能的问题是什么,关注主要矛盾和主要风险。这两个组织是行政长官的助手,向行政长官汇报,帮助行政长官能够控制住95%的作业风险。第三层道防线是审计组织,审计组织向公司独立汇报,审计通过不规则、不定期地对“点”的核查,形成对“面”的威慑,这是我们沿着每个业务活动去建的三层防线。(来源:孟晚舟在伦敦FRCC的汇报提纲,2017)
③三角联动:
2013年开始设立了伦敦风控中心,在此设立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认为英国人是非常崇尚规则制定的,特别从金融领域来看,我们比较欣赏英国人的保守,而不是其积极创新。我们希望能够大量引入有英国文化的财务高端人士,来对我们今天正在做的财务策略与财务架构进行独立地评估,我们希望对所有的事情都能建立确定的规则,即便有不确定的事情发生时我们都有法可依。在东京,日本人做事情很细致,一定要管到最小颗粒度,所以东京这个中心是面向所有的合同,每单合同、每个项目需要看(因为我们的设备端到端交付周期是2~3年),进去看这个合同在这三年整个经营管理中是否有不合理的,是否有循环嵌套的,是否有违规的,通过独立审计报告告诉相关人员,如:财务人员、项目工程师,以及项目的设计人,你未来需要在什么方面改进。纽约(中心)主要是看宏观经济,其实对华为来说,不可能独立于世界而存活,比如:石油(方面),我们有个团队专门研究石油油价,需要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家汇率变动趋势、国家的外汇储备,以预判它的货币的汇率走向,预判这个国家有没有可能成为外汇管制国家。我们想做的是站在明天看今天应该如何改进。(来源:孟晚舟在伦敦FRCC的汇报提纲,2017)
④三层审结:
三层审结是我们建立的比较特殊的机制,很多公司的CFO是独立的,资金和账务不见得是独立的。我们给每一个行政长官背后都配置了一个CFO,除了我们理解的国家CFO、区域CFO、客户CFO以外,我们在每个大合同、每个项目都配置了CFO、人力资源部有CFO、行政采购部有CFO。这些CFO干什么?一方面是提供专业支撑,帮助业务做决策时能够做出正确的经营判断;另一方面因其独立汇报,在决策汇报过程中如果识别了不合理的、不真实、不足够的风险事项,有向上举手的报告机制,向上级主管报告,提醒上级主管干预与管理此事项。(来源:孟晚舟在伦敦FRCC的汇报提纲,201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