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当前外汇储备投资安全性如何(为什么中国外汇储备剧增后,安全却降低了)

根据《定价权》整理,作者张捷先生出自晚清时称“京东首富”的唐山张家,祖父张文佑、外祖父赵九章、父亲张肇西三人均为中科院院士,被称为传奇学术世家。作品成书于2014年,请大家注意辨别背景。

让中国外汇安全降低的因素

中国的外汇储备近年来剧增,已经达到了两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这是10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前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3266亿美元,同比少增507亿美元。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618亿美元。9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290元人民币。对于中国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已经有非常多的反对声音了,但是本文这里要说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剧增以后,外汇安全不但没有增强反而是降低了。

 

首先,外汇储备是为了应急支付使用,中国必需的应急支付有哪些呢?那就是各种外债,广义地理解包括在中国的短期投资,比如:QFII进入中国的热钱,每年的外商投资利润出境,归还的贷款等等。中国今天的外汇支出比10年前大大增多,如果中国吸引的外资不足,外汇支付就会极大地不平衡,这也是中国取消外资优待政策的重大障碍。

其次,外汇储备用于购买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10年来,这些资源的价格疯狂上涨,比如铁矿石价格涨了好几倍;石油价格在危机中短暂回落以后,现在又到了70美元左右,是原来的三倍左右;而黄金价格突破1000美元大关,又是原来的三倍,因此,就资源购买力而言,现在2万亿美元只相当于10年前的5000亿美元。

 

再者,外汇储备在应急变现时会有损失。比如在2007年开始的次债危机中,我们持有3700亿的两房垃圾债券,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金融产品,持有2000亿美元的海外证券投资,这些都有损失,只不过在现行财会体系下属于浮亏,一旦要变现出售才是实亏。中国持有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美国负债11万亿美元每年GDP才13万亿美元,已经达到国家破产的程度,国债的信誉与以前是无法比的,以中国的巨额持有量来衡量,美国国债的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中国不增持或者减持少量的美国国债都会造成其价格的大幅下跌,因此中国需要动用外汇储备变现手中的债券时,损失会很大。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中国有所紧缺想要买什么资源的话,这些资源就会变成天价,就如中国采购铁矿石一样,中国的需求立即就引发全球的投机风潮,如果中国出现紧缺,世界上的投机者会立即把中国必须购买的相关资源价格抬高一倍,那么中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效用又被减半了,原因就是中国没有足够的金融能力,也没有自己控制的海外资源,缺乏资源战略储备,在投机者的攻击面前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平抑国内的需求,不得不接受炒出的天价,这样的问题是最近几年中国才刚刚认识到。

 

中国的GDP已经比10年前翻了两番,需要的进口量大大超过以前,中国已经不是过去自给自足的社会了,对外的资源依赖性大大增加。就我们的刚性需求而言,能源是最重要的,因为能源是工业的粮食,经济好坏从能源的生产消费水平就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给外汇储备越来越大的压力。

以能源为例进一步说明一下,根据新华网2009年9月28日的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28日在青岛表示,中国能源自给率为91.2%,能源消费仍主要依靠本国能源供应。张国宝在28日举行的第九届中美油气工业论坛上说,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总产量达到26亿吨标准煤,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在能源一次性消费中,煤炭占70.2%,石油占18.4%,天然气占3%,水电占6.6%,仍然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中国的能源进口主要是石油,现在进口量只占国内需求的9%,就已经是位居世界第二,并且引来了中国推高世界油价的指责,而随着中国汽车的普及、城市管道天然气的使用,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还要大大增加,这也是耗费外汇的大头。连续多年中国的年能源需求速度均以两位数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石油依存度接近60%。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和能源的总消费量都要增加,这些进口项目都会成为支出外汇的刚性需求!

外汇安全要有相对性概念

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不单要用绝对数量来衡量,还要用相对标准来衡量,这个相对标准即是中国的外汇可以购买多少必须进口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支持我们使用多少天,外汇安全的相对性概念在实际中意义更大。根据这个标准,就很容易看出中国现在的外汇安全性是降低了。首先,由于10年来的资源价格暴涨,今天的2万亿美元外汇购买力只相当于10年前的5000亿。同时,在我们需要动用外汇储备购买资源时,变现的损失也不小。而一旦中国有紧急投资,资源价格还会再度暴涨,使得中国的外汇购买力再打折扣。几项因素汇总考虑,今天2万亿美元外汇能够买到的资源量还不如10年前的5000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今天的需求比10年前增长了许多倍,外汇储备能购买的资源支撑中国需求的天数因此大大减少了。所以,我要说中国的外汇安全是降低了,中国千万不能因为天量的外汇储备就放松了外汇安全的警惕,认为我们不会被金融大鳄攻击。

 

如果中国发生支付危机,就会被金融大鳄一夜之间卷走所有发展成果,就如当初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一夜回到了20年前。外汇支付危机的结果是货币会不正常地贬值,国家被迫廉价甩卖资源和产权等价值产品和投资来还债,最后财富全被卷走。比如中国在甲午战争以后,银价兑英镑的汇率贬值和白银的对内通缩,被西方席卷了中国的历史财富,这个过程在《霸权博弈:独立视角透视全球幕后体系》一书中有详细的分析。

大家可能认为货币贬值有利于商品出口,在金融危机时期尤其如此,怎么会使得本国财富被席卷一空呢?这里的关键是贬值的效用先决于贬值的程度和需求弹性。在合理的贬值范围内,出口增加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贬值超过一定的范围,即使是贬值得再便宜,出口的需求也不会再增加,货币贬值就造成出口总收入减少、进口总支出暴增。同时由于劳动力价格不能过于降低,低价出口的背后就是低价出售产品中包含的资源,而且越是急于抛售产品取得外汇,价格越低需求增加越少,最后出口增加很多,而外汇收入却减少了,形成恶性循环一直发展下去,直到资源彻底流失,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的财富就是这样被席卷的。对于一国经济而言,并非本币越贬值越好,比如中国很多产品在人民币贬值的时候销量没有达到相应比例的增加,得到的外汇收入是减少的,原因就是西方征收了反倾销税。因此在货币有升值需求的时候不升值,也会吃大亏,货币贬值带来的利益被他国征税了,你的资源却在低价地流失。

外汇储备的昂贵成本

维护外汇安全的关键不只是提高外汇储备量,依靠天量外汇储备来维护外汇安全成本极其高昂,需要承受汇率风险,也会被外汇发行国家货币兑水;更大的问题是维护巨额外汇储备,等于将宝贵的资本提供给外国发展经济,是变相的资本外流,最后正如前文分析的,外汇储备增加了,相对的安全性却会下降。

近10年来,央行的总资产累计扩张了5.18倍。其中,最重要也是唯一具有实质意义的资产扩张发生在国外资产部分,其累计扩张幅度高达11.08倍。考虑到对政府债权的扩张具有往来的性质,在对金融机构债权几乎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央行将近10年扩张的资产几乎全部提供给了外国,支持了外国经济发展,而不是用于国内信贷扩张,进而用于支持本国经济发展。

 

更进一步,由于央行用于购买外国政府债券(以美国国债为主,目前的持有规模为0.8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46万亿元)的资金包含在外汇项目当中,因此央行实际提供给外国的资金远不止国外资产2009年8月末与1999年末之间的差额,即远不止16.02万亿元,而是不少于21.48万亿元。若按照截至2009年8月末的央行国外资产17.5万亿及其衍生的近5.5万亿美国国债计算,央行的外国资产合计高达23万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7.3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59万亿元,境外资产总量超过中国的M1,由此就知道巨额外汇储备问题何在了。

付出了这么高的成本,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按照前文的分析,中国外汇支付安全的相对性实际上是下降了,以巨额外汇储备维持外汇安全,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

外汇安全的关键在于资源储备

中国外汇安全之所以相对降低了,关键在于世界资源紧缺造成资源价格上涨,中国经济发展资源的消耗量增加,对外的资源依赖性增加。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在资源上已经不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资源紧缺成为了他国遏制中国的把柄,中国为了维持资源安全,不得不持有过量冗余的外汇储备。国家的外汇储备需要多少,关键就看这个国家对外的资源依赖度,如果拥有资源硬通货,可以随时以资源硬通货换取外汇,根本不用担心外汇安全,需要储备的外汇就可以很少了,外汇储备与资源储备经常是等价的。

 

所以,维护外汇安全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做大中国的资源版图,把外汇储备变成资源储备,中国的资源战略储备严重不足。中国的很多资源并没有多少国家战略储备,民间的储备就更少了。海外大量采购许多中国优势资源,目的不是为了当前消费而是作为战略储备,对于中国的稀土资源,日本就储备了20年以上的用量。很多国家更是不开采本国资源,把资源埋在地下成为了最好的储备方式,这样还不用支付储藏费用。美国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曾经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但是美国将本土的油井都关闭了作为国家的储备,日本对于本国大陆架上的石油也是采取同样的政策,美国同时也封闭了本国的稀土矿而购买中国的稀土。国家的资源在外汇紧张的时候可以作为支付的手段,也可以满足本国的需要,在和平年代储备资源避免了外汇货币的贬值损失,资源的稀缺增值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在战争时期,掌握战争所必需的经济资源更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编者注:可参考俄乌行动,俄罗斯经济的相对稳中有升。

日本还在日元升值期间大量投资海外,形成了3.5万亿美元以上的海外资产,这些资产主要就是各类资源的产权。虽然日本国内经济因此而发展减缓,但是扩张海外资源为其取得了巨大生存空间,将来亚洲再发生金融危机,中日在海外资源占有上的差别对两国未来的竞争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中国要是有足够的储备用来平抑需求波动和投机,世界上的投机者也就没有了大幅炒作中国需求的空间。

资源储备充足还可以很好地遏制货币投机,恶性通货膨胀和投机都难以发生。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资源储备,只要中国有需求那么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立即就要大量购买而不可能等待逢低买人,世界各国马上就可以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把中国所需的资源价格炒到天价,中国没有选择只能天价买人;反过来中国控制的稀土量虽然超过世界的50%,但是西方大国都有几十年的战略储备,即使是近年来科技产品对稀土的需求大增,稀土的价格也是一路走低难有作为,这就与储备量有关了,因为中国的稀土企业资金紧张,不销售就无法维持工人工资和企业运转,而西方使用储备不采购稀土也能长期生存,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在优势资源上也彻底失去定价权。因此可见,储备资源还可以很好地抑制市场的投机行为。

 

中国的外汇安全度降低也与当今世界资源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化有关,中国在市场中没有定价权,信息处于劣势,对方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杠杆,就可以放大中国资源紧缺的效用。当年索罗斯以15亿美元在一天之内进行了超过300亿英镑的交易,迫使英镑退出国际货币体系;如果中国面对类似的攻击,2万亿的外汇储备有多少能够当天变现用于抵御金融货币攻击呢?变现又会损失多少呢?

中国不得不增加外汇储备而外汇安全度却降低,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资源形势的紧张:高度的对外资源依赖、缺乏资源储备以及对于资源市场的控制力不足。资源战略的重要性日渐明显,应当作为中国的核心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数字经济时代的铂金认证证书

2022年9月28日,“金融科技师”成为人社部新职业,2023年5月24日,金融科技师中国标准诞生,纳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规范。CGFT金融科技师认证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培养既熟悉金融业务,又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的复合型能力,是金融数字化转型大量需要的行业通识人才,也和元宇宙、web3的核心人才特征一脉相承。

CGFT金融科技师认证,是金融职场升职转岗的利器、大学生金融求职,其他想转行金融的人士敲门砖, CGFT根植于上海,伴随中国GDP即将来到世界第一,上海3-5年或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双第一城。CGFT以“国内认可,全球同行,行业推崇”为目标,打造成为全球金融圈人才认证的“世界标准”。了解金融科技师怎么样,前往公号CGFTSX。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