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2023年来高光的基金品种,非指数基金莫属。此前被股神巴菲特多次“带货”的指数基金今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日渐成为资产配置的“基本款”,资产管理规模一路“狂飙”。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在不统计ETF联接基金的背景下,市场上非货指数基金资产规模增至2.59万亿元,数量达到了1780只,是2017年底规模(4486亿)的5.77倍。
你是不是也想入手一只指基?但指数基金这么多,到底该如何选择?面对数千只指数基金同台竞技,想要从中选出合适自己的品种,的确容易让人头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若要指数基金为己所用,关键还是要弄清分类和特性。
由于指数基金投资时复制追踪各类指数,因此搞明白指数的分类标准显得至关重要。市场上现有指数分门别类的方式很多,今天分享常见的几种,方便投资者按图索“基”。
按覆盖范围
按照对成份股的覆盖范围或代表性不同,可以分为宽基指数和窄基指数。这里的“宽窄”是相对的概念。
“宽基”主要是指数基金成份股覆盖范围宽,在指数编制时,选股规则并不限制上市公司股票所在的行业,挑选的股票覆盖各行各业。由此也延伸出两类指数:一种是综合指数,典型为上证指数;另一种是规模指数,常见的包括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2000指数等。
而“窄基”覆盖成份股的范围较窄,仅追踪单一行业或主题,主要有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等。行业类涉及各个细分板块,如消费行业、金融行业、医药行业、能源行业等;今年来热门的信创、数字经济、机器人、芯片等则属于主题类指数。
按投资区域
主要依据指数成份股覆盖的国家或区域来划分。投资国内 A 股市场的内地指数更为普遍和主流,根据覆盖的细分市场又可以分为单市场指数,如跟踪上交所成分股的上证50指数、跟踪深交所成分股的深证100指数,以及跨市场指数,如横跨沪深两市的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
分类来自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按资产类别
按资产类别划分是最常见的指数划分标准,根据所持有的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及所持有的股票资产所属市场,可以划分为股票型、债券型、商品型和跨境型四类。其中,股票型占据当前指数基金主力,而跨境型主要投资于中国香港和美国、日本等国际证券市场。
根据东吴证券研报,股票型指数基金可以细分为行业&主题、策略&风格、宽基三个细分类别。其中行业&主题类指数基金的分类原则为“先行业再主题”,无法纳入行业分类的指数基金,再按照主题划分。行业/主题指数基金也适合看好某一行业或者产业发展的投资者进行中长期配置。
截至2023年6月30日,“TMT”和“中游制造”类指数基金分别有 203 只和 202 只,数量占比达 23.9%和 23.8%;规模分别为 2201.42 亿元和 2154.43 亿元,规模占比达 22.6%和 22.1%。
风格&策略类指数主要涵盖了大部分的 Smart Beta 指数,包含了红利、低波、价值、成长、动量、质量、ESG 等风格因子。如果投资者判断某一风格更适合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且具有超额收益可选择对应的风格指数基金进行投资。
按管理方式
从基金产品的管理方式看,指数基金包括被动管理型和增强管理型。被动管理型包括被动指数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国际(QDII)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和商品型基金;增强管理型包括增强指数型基金、增强指数型债券基金和国际(QDII)指数增强型基金。
按产品类型
根据指数基金产品是否上市,可以分为场内和场外。在此基础上,依据基金基本信息和基金合同,场内基金又可分为 ETF 和 LOF,而将场外基金分为 ETF 联接基金和其他指数基金。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指数基金只是提供了便捷投资相关指数的投资工具,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在投资之前,做好自身风险偏好测评,搞清楚指数基金分类,选择准确反映相关市场、行业、风格、规模、策略及其他特征属性的指数,有助于我们投资“小目标”的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