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针对证券市场异常交易带来的违规交易形态和问题,证券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对股市异常交易的监管力度,下面我们通过剖析五种典型证券异常交易行为的特征及相关案例,来帮助广大投资者尤其中小投资者增强对各类异常交易行为的辨识能力,维护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
拉抬打压
(一)构成拉抬打压异常交易行为特征
1.投资者以明显偏离最新成交价的价格大额或频繁申报买入或卖出相关证券。
2.证券交易价格受到影响。
3.投资者的拉抬或打压行为是致使股价变动的重要原因。
(二)某投资者拉抬行为导致股价异常上涨案例
某交易日9时32分41秒至9时34分05秒,某投资者以明显高于最新成交价的价格申报买入某股票,共申报9笔合计20.4万股,全部成交,合计成交金额1082.05万元,占期间该股成交总量的93.28%,致使该股股价上涨3.09%。随后该投资者大量卖出该股。综合考虑该投资者的申报价格、申报金额、成交占比以及随后的反向交易情况,交易所认定其行为构成拉抬异常交易行为,对其采取了相应监管措施。
涨跌幅限制价格大额申报
(一)构成涨跌幅限制价格大额申报异常交易行为特征
1.投资者以涨幅或跌幅限制价格大额申报或连续申报。
2.该证券交易价格达到或维持涨幅或跌幅限制。
3.投资者以涨幅或跌幅限制的价格大额申报或连续申报的行为是致使股价变动的重要原因。
(二)某投资者封涨停导致股价涨停收盘异常交易案例
某交易日开盘至13时50分,某股票价格保持上涨;随后加快上涨至接近涨停。14时56分53秒至58分26秒,某投资者以14.66元的涨幅限制价格申报买入该股,共申报2笔合计200万股,占期间以涨幅限制价格申报买入该股总量的75.7%,导致该股当日收于涨停。当天该投资者买入成交45.83万股。次日,该投资者将持有的该股全部卖出。
该案中,该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目的在于使股票收盘价格维持在涨幅限制的高位,一方面锁定当日持仓收益,另一方面意图误导其他投资者决策,影响次日开盘价格,以便高价卖出获利。该案是部分活跃短线大户利用资金优势影响证券价格、谋取不当利益的典型案例。
基金异常交易行为
(一)构成基金异常交易行为特征
1.投资者通过拉抬打压、虚假申报、自买自卖、关联账户交易、涨跌幅限制价格大额申报等方式交易交易所交易基金。
2.基金交易价格偏离基金参考净值。
3.投资者的异常交易行为是致使基金交易价格偏离基金参考净值的重要原因。
(二)某投资者拉抬行为导致基金价格异常上涨案例
某账户在参与“XX ETF”基金交易中,全日存在明显的5次拉抬行为,该账户在交易日的每次拉抬行为均导致该基金价格不同的上涨幅度。当日该账户通过连续拉抬、涨跌幅限制价格大额申报等方式影响基金交易价格,导致该基金交易价格大幅偏离当日净值,严重影响了其他投资者对该基金价值的判断。对于此类交易行为,交易所会严密监控,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自买自卖、关联账户交易
(一)构成自买自卖或关联账户交易等异常交易行为特征
1.单个或两个以上固定的或涉嫌关联的证券账户之间,大量或频繁进行反向交易。
2.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受到影响。
3.投资者的自买自卖、关联账户交易行为是致使证券价格或交易量变动的重要原因。
(二)某投资者对敲行为导致某股票价量异常案
某交易日9时24分11秒,某投资者以高于前一日收盘价的价格申报卖出某股票15万股,申报价格80.5元,全部成交。9时24分54秒,该投资者以80.5元价格申报买入该股15.2万股,全部成交。该投资者对敲股数为13.65万股,对敲金额1098.76万元,对敲股数占期间该股成交股数87.78%,致使该股以80.5元的价格开盘,较前一日上涨0.75%。该投资者以较小的成本影响了该股的开盘价和成交量,充分反映出该投资者希望通过以高价申报、互为对手方交易影响证券价量,误导其他投资者交易决策,交易所认定其行为构成对敲异常交易行为,并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虚假申报
(一)构成虚假申报异常交易行为特征
1.投资者申报金额较大,撤销申报占比较高。
2.成交股数较少或者成交占比低,不以成交为目的。
3.投资者的申报可能对证券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二)某投资者开盘集合竞价期间虚假申报导致股价异常上涨案例
某投资者在持有某股55.27万股的情况下,于9时15分03秒至9时18分42秒以61元至62.37元(涨停价格)的价格申报买入该股,共申报4笔合计9.1万股,占期间市场申报总量比例较高。随后,该投资者于9时17分17秒至9时18分03秒撤销其中3笔申报合计8.8万股,撤单占比96.7%。当日该股开盘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18%。开盘后,该投资者大量卖出该股。
本案例中,该投资者在开盘集合竞价期间,不以成交为目的,以明显高于前收盘价的价格大笔委托买入,影响开盘价,随后反向卖出获利。交易所认定该投资者的行为已构成开盘集合竞价期间虚假申报的异常交易行为,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由以上案例可见,中小投资者应摒弃赚快钱、“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和投资心态,不盲目跟风参与炒作。大额投资者应具有担责意识,积极调整交易行为,分散交易数量,尽可能降低因自身交易行为对市场带来的冲击,共同维护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改善市场生态和投资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