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当年的“光大乌龙指事件”吗?当时量化交易推波助澜,拉抬大盘好几个百分点,最后被禁止了好长一段时间。
好不容易才解禁,没想到近日又被人说成是砸盘的罪魁祸首,要求禁止的呼声再次高涨。
我相信,幕后之人肯定另有目的,我也不打算说他们什么,但也不希望普通股民被忽悠,对量化交易恨之入骨。
言归正传,广义地说,所谓量化交易,是指将对股票的分析完全量化(就是将分析结果全部数字化),然后按量化分析的结果进行股票交易。
举个例子,有人设定,股票价格从高点下跌5%后卖出,亏损百分之十后止损。
这些其实就是最简单的量化交易。
当然,一个完整的量化交易体系不仅要解决买入、卖出和止损,还要解决买卖数量、分批次买卖、高抛低吸等许多问题。
专业的说法叫构建一个量化交易模型。
当模型建好以后,就要将它做历史回测,比如用过去十年的数据来测试,看看它是否赚钱。
如果赚钱,还要看它这回测数据里最大的亏损是多少,专业的说法叫最大回撤。
如果最大亏损太大,也会被弃之不用。
待这些都通过了,谨慎的还会用它来做几个月的模拟盘测试,大胆的会用少量资金测试,再通过,一个量化模型才算真正建立。
当然,谁都知道,一个模型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所以我们只能按不同的目的建立不同的模型,用业内的话说,就是按某种策略来建立模型。
当年最流行的一个策略就是所谓的抓涨停板(可能现在也很流行),当年光大自营盘开始拉升深发展等几只股票后,众多使用抓涨停板策略的量化交易立刻侦测到了这几只股票的异动,并同时跟进。
于是乎,这几只股票立刻全部涨停。大盘也瞬间被拉升了好几个百分点。
这就是当年最著名的光大乌龙指事件。
又有点偏题了。
当模型建好之后,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交易由谁来做。
在美国,大多数的交易都是由电脑自动完成,在中国,大多数还是由人工完成交易。
就是在模型发出买卖信号后,由操盘手负责操盘。
当然,近年来随着量化交易的解禁,很多基金也开始将交易交给了电脑。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交易模型通常都由电脑完成,那就是高频交易。
这种交易会在一天内做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笔交易(我见过一位牛人手工也能做。),也只有这种模型才牵涉到T+0。
就目前情况看,无论是谁,所使用的都是变相的T+0(我在《别听但斌瞎说,变相的T+0谁都能做!》一文中有详细解释)。
最后说说“砸盘的罪魁祸首”一事吧。
我前面已两次提过光大乌龙指事件,表明当时是量化交易拉抬指数。我相信,当指数或个股被砸到满足量化模型的卖出条件时,量化交易是一定会执行卖出操作的。
但这个前提是,必须有人将大盘(或个股)砸到卖出条件。
所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领头砸盘的,而不是跟随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