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定投指数基金的人越来越多了。
根据华夏基金去年发布的《公募基金投资者定投洞察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的15年间,人均定投次数最多的产品类型是股票指数基金,人均定投次数达到了27次。
注:数据来自华夏基金,仅包含与华夏基金有定投交易接口的销售渠道的用户所定投华夏基金产品的数据,非华夏基金全部用户数据,用户定投基金的数据剔除了定投用户不足3000人的基金产品,基金产品分类取自银河二级分类,文中股票指数基金指银河证券“股票基金-标准指数股票型基金”,2007.1.1—2021.12.31。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而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有近1/3的投资者最喜欢定投简单透明的指数基金。
数据源自:华夏基金《公募基金投资者定投洞察报告》
指数型基金通过购买跟踪指数的“一篮子”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追求获得与指数相近的收益水平。作为一种简单透明的投资方式,指数基金近些年迎来大爆发,截至2022年底,全市场共有超过1800只不同资产类别的指数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2.39万亿元(不计ETF联接基金,数据源自中信证券),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把握结构性行情的投资工具。
尤其是在近几年整体较为震荡的市场环境下,指数基金尤其是股票型指数基金出现了“越跌越买、低点定投”的交易特征。
01
定投搭配指数基金
有何神奇的化学反应?
指数基金复制指数走势,追求指数的平均回报率,本身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指数基金建仓完成后,仓位将会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股票型指数基金更是几乎满仓,资金利用率高、透明度高;
费率在权益类基金中相对较低;
持仓分散,降低了黑天鹅风险。
投资门槛较低,助力投资者把握结构性行情。比如一些海外市场、商品期货以及另类资产配置成本高,而指数基金可以提供工具化服务,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快速把握结构行情。
同时,指数基金也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使得它与定投更加契合。
高波动性。坚持定投的投资者都知道,当市场处于下行阶段时,定投波动率较大的基金,能积累更多的“廉价筹码”,等到市场上行时,所累计的收益率也相对低波动产品更高。因此,净值波动幅度相对较大的指数基金,能更有效地发挥定投利用波动获利的优势。
其次,选择指数基金作为定投标的时,在指数整体估值水平较低时布局,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比如我们经常用PE百分位法来判断当下估值高低,把此刻的PE值放在历史中,可以用过去十年(或指数基日以来)的PE值,看此刻PE在历史中按从大到小的排名情况,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定投买入、止盈等操作。
不过,这里也要画个重点,对于基金定投来说,高波动其实是把“放大镜”,高波动的基金能更好的发挥定投分批买入、摊低持仓成本的作用,但同时也会放大下行阶段的回撤风险。
所以在定投指数基金时也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产品。
02
底仓配置型定投
优选宽基指数
从投资标的来看,指数基金的类别非常多样:
宽基:沪深300、中证500、科创50等;
行业主题:芯片、食品饮料、新能源车、游戏等;
策略指数:创业板成长、红利指数等;
跨境指数: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日经225、纳斯达克等;
债券指数:同业存单指数等;
商品期货指数:黄金、豆粕等。
这其中,宽基指数成份股选样空间“宽”,不限于特定行业或投资主题,一般选取市值大、流动性较好的样本标的,市场代表性强,受单一行业影响小,在市场波动时相比其他“窄基”或者行业主题基金波动更为可控,具有较好的底仓配置效果。
所以如果你想是开启自己的“投资初体验”还是用作基础资产配置,投资宽基指数基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宽基指数风险收益特征各有不同,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资料来源:中证指数公司,WIND等。
同时如果想博取更高收益目标和弹性,也可以考虑配置一些行业主题基金。宽基+行业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核心-卫星策略”,组合本身也可以基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分散配置于不同风险水平的基金。
截至2023年6月底,华夏基金旗下被动权益产品管理规模超3900亿元,产品线涉及行业、宽基、跨境等多类型,涵盖A股、港股及海外市场,此外还充分布局场外指数及指数增强型产品(数据来源:华夏基金、Wind、深交所、上交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