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也有了更多更充足的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A股市场也就越来越庞大。A股市场的壮大,也意味着当年“1亿散户”的队伍逐渐壮大,现在的股民总数已经远远不止一亿了。那么,这些大量出现的“散户”,最热衷于什么股呢?答案是肯定的,“低价股”!很多人把“低价股”当成了投资中的首选,甚至已经到了“非低价股不买”的程度。但事实是这样吗?“低价股”就一定能“低买高卖”吗?其实,我们一直都被骗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低价股”的真相:希望大家以后别再跟风乱买了!
交易规则
我们不能否认低价股的魅力,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低价股的同时必须熟悉交易规则、尽可能的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否则一旦踩雷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从交易规则上看,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盘价格连续均低于每股的面值水平,则将会触发退市的风险。
为什么散户总是青睐“低价股”呢?
误区1:认为“低价股”永远不吃亏
小的散户喜欢买“低价股”,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便宜”!购入“低价股”和购入高价格股票相比,所需的资金会少很多,这样投资既减少了投资的风险,还会在给自己在生活中留有一定的余地,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投资金额减少了,实际上散户的可投资金额是一定的,大量持“低价股”和少量持“高价股”,本质是相同的,但产生的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大量持有“低价股”,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反正也不贵,我就算是亏了也不会亏太多。散户们一旦有了这种“低价侥幸”心理,投资行为就会变得十分盲目和草率,这是十分危险的。
误区2:股票基础知识欠缺
绝大多数的散户,对投资方面的知识都只是一知半解的,大家都是一边购入一边学习,用亲身经历来积累投资经验,很少有专业性极强的散户。那么,在股票基础知识欠缺的情况下,当几块钱的股票和几十块钱的股票同时摆在眼前需要选择时,绝大多数人肯定会选择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预期都比较强的“低价股”。毕竟购入A股需要买100的整数倍,几十块一股和几块钱一股,乍一看差距不大,但是放大至100倍、1000倍,甚至是10000倍的时候,投资门槛瞬间就拉开了,“低价股”对散户的吸引力就在这里。
误区3:超跌效应,反弹空间一定大
“超跌效应”是很多专业知识不过关的散户最爱犯的毛病:一旦手中某只上涨势头正盛的股票毫无预兆的突然暴跌,在“超跌效应”的作用下,散户们会都会选择惊慌失措的抛售来止损。在这一现象背后,有人曾专门统计过突然暴跌的股票,在它们跌至谷底时,往往有着很强的反弹空间,比如前段时间的暴风集团(300431)。这个反弹空间,是相对于跌到谷底的股票而言的,并不一定非是低价股。但绝大多数人都不这么想,它们认为只有“低价股”才是跌到谷底的股票,也只有低价股才有大幅度反弹的空间,所以“低价股”即使一直跌,还是会有人一直补仓:越买越跌、越跌越买的恶性循环就是这么来的。
误区4:低市净率
很多散户对“低市净率”有着一定的误解:他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很低的市净率就代表这只股票很难下跌,其实不然。虽然“低价股”的市净率往往很低,但不代表这只股票就一定没有投资风险。市净率仅仅是整个市场对于该股票所属公司的资产质量的一个客观评价,它不能作为盲目购入“低价股”的唯一标准。如果非要说的话,市净率充其量只能算是参考因素之一罢了。
误区5:填权效应
很多股票,在进行了“除权”操作之后,就会被“贬”成低价股票,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股民最乐意见到的“填权”。这里最大的误区就是,“填权”都是伴随着“除权”操作的,而“除权”后的股票不一定会出现“填权”现象,还有可能是“贴权”,也就是股价下跌!很多人只看到了除权后的股价上涨,而没有经历过“贴权”,所以对“除权”后的“低价股”盲目的自信,这是错误的。
很多散户都认为“低价股”能实现“低买高卖”,越来越多的人盲目去炒“低价股”的行为,更是让人深信不疑。但是,万事无绝对,大家以后一定要小心“低价股”的5大误区,别再跟风乱买了!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优质低价股呢?
低价股其实优劣是有迹可寻的,投资者只要多加留意,不难发现到一些优质股份,以下有四大原则可借大家参考:
(一)盈利收益稳定
刚才提到有些低价股连年亏损,这类股票不拣也罢,唯一例外的是,有些低价股即将转亏为盈,而且未来盈利前景很大,这就当作别论,甚至可以视为炒作因素。
(二)生意够特别
并非人人可以参加,若人人都可以做,日后以至现在的竞争就很大。
(三)进入门槛很高
这与刚才提及的一点有些相似,但这里特别指某些专业不能取替,即使有钱也不一定可以打入这个行业。
(四)市场潜力特别大
如果有个行业未来发展空间有限,即使附合上述三个条件也不能视为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因为未来盈利十分有限。
如果符合上述4大条件,这种低价股未来“钱”途无限。
低价股值得买吗?
目前两市10元以下低价股已经不足200家,其中一些业绩成长,有一定题材,流通盘合适的个股更是少之又少。5月的行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依旧是年初以来低价股行情的延续,因此抓住市场希缺资源就抓住了行情的部分主流热点。
不少专家学者在质疑低价股的炒作,认为这是严重的投机行为,也以此做为市场泡沫的证据。殊不知如此思维实是一种刻舟求剑、固步自封的表现。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有什么好资产都被其母公司想尽一切办法给圈到自己怀里,在全流通背景下优质资产的注入成为流行趋势,地球人都知道,一块优质资产,没有什么地方能够比在资本市场更能够卖出好价钱了。所以有优质资产的要注入,没有优质资产的创造资产也要注入。在这样的行为模式下低价股还能够成为垃圾吗?同时,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情况下,不少原来行业性亏损的上市公司业绩都出现了惊人的增长,而这些公司原来股价当然不高,在业绩增长的情况下股价出现快速增长,正是资本市场价值发现的表现,又怎么可以简单斥之为概念炒作呢?而这些公司里不少都是行业龙头,难道非要象珠海中富这样被海外资金以50倍市盈率高价收购,才能够正视企业价值吗?
很显然,年初以来的低价股革命是一场股权价值发现的革命,其意义并不亚于人民币升值以来的价值重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