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三个办法本次修订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际,为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提供基本遵循,是各类信贷产品与服务的“根”。本次修订既遵循了原则性,又为差别化经营需求提供了一定的灵活度。比如流动资金测算,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的执行标准;再如固定资产贷款期限、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等,引导商业银行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风险;在贷款受托支付方面,此次优化调整受托支付金额标准,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度延长固定资产贷款受托支付时限,满足相关合理需求。对还款频率和时限作出了明确要求,对受托支付的金额与时限标准进行了优化,有助于中小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各家银行机构已着手开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强化信用风险管控。
课程收益:
● 有助于商业银行有计划、按步骤推进《三个办法》落地实施
● 有助于商业银行强化信用风险管控,进一步提升银行信贷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 有助于商业银行按照新规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内部相关管理制度,配套开发完善相关系统功能
● 有助于信贷条线、风险条线领导及员工坚守风险合规底线
● 有助于商业银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
●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课程特点:
● 内容生动,擅长把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化,易学易懂。
● 结合讲师多年实操经验,内容可操作、可传承、可落地。
● 课堂气氛活跃,组织形式多变,学以致用。
课程时间:1天-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银行中高层领导、信贷审查审批人员、作业监督人员、信贷人员、风险条线人员、各支行负责人
课程方式:行内课堂讲授+案例分享+技巧训练+问题思考+总结提炼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如何理解“三个办法”的修订
(一)“三个办法”立法及修订背景、宗旨
(二)“三个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三)“三个办法”整体内容解读
第二讲 三个办法解读
(一)《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解读及修订前后对比
(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解读及修订前后对比
(三)《个人贷款管理办法》解读及修订前后对比
第三讲 对象范围变化及调整
(一)固定资产贷款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变化
(二)流动资金贷款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调整
(三)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控有关变化
第四讲 贷款发放与支付环节操作重点
(一)受托支付与自主支付的标准
1.受托支付的情形
2.支付标准的把握
3.可以打擦边球的地方
(二)受托支付操作流程与技巧
1.固定资产贷款受托支付要求变化
2.流动资金贷款受托支付要求变化
3.供应链平台保理贷款的受托支付
4.个人贷款受托支付
(三)办理形式变化
1.流动资金贷款办理形式变化
2.个人贷款办理形式变化
(四)自主支付的操作要求
1.账户分析
2.凭证查验
3.现场检查
第五讲 流动资金测算技巧
(一)基本公式解读
(二)公式参数取值
(三)不同行业流动资金测算方法
(四)哪些流动资金贷款可以不测算
第六讲 监管检查重点与银行应对
(一)监管检查涉及主要问题
1.流贷用途问题
2.支付金额问题
3.支付时间问题
4.支付账户问题
5.流贷测算问题
6.项目资本金问题
7.贷款品种问题
(二)监管应对
1.重视监管检查
2.关注监管情绪
3.监管沟通策略
第七讲:课程收尾
1. 课程回顾
2. 答疑解惑
备注:本课程内训及公开课程都可安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