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公募基金走势图分析(沪指17载沉浮3000点)

2007年2月26日,这是沪指首次站上3000点的日子,没想到兜兜转转17年后,依旧能在3000点再相逢。期间A股市场几经牛熊市场转换,不断上演着“新人换旧人”的戏码。

 

上证指数过往走势一览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4.02.28

 

这期间,有投资者通过炒股迅速暴富,也有股民在亏损后黯然神伤。相比而言,在长周期投资起点时选择基金的投资者就更加幸运了,一批批“五倍基”、“十倍基”在长跑中诞生,他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回过头来看,沪指沉浮3000点的这17年,公募基金回报给我们的不只是亮眼的收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募基金带给了我们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对未来的合理规划、对风险的权衡和把控、对短期挫折的态度,等等。

 

沪指还是3000点,但希望投资者朋友们已经变得更自如、更强大。

 

01 超高胜率!公募基金展现专业的力量

 

作为大资管行业的重要一员,公募基金承担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历史使命,通过行之有效的资产配置方案,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实现其资产的保值增值。

 

所以,能不能给基民赚到钱,是考量公募基金资管能力最根本的指标。

 

天相投顾专门统计了这个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公募行业所有基金产品的历史利润(总盈利)高达4.36万亿元;截至2022年中报,公募累计分红也达到了4.08万亿元。

 

如是,公募行业确实为广大基民赚到了丰厚的回报。但把资金交给基金公司来管理,确实是比大家自己去投资更容易盈利吗?要公正地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公募基金在过去十几年的相对收益水平。

 

三大类基金收益与沪深300指数涨幅对比

 

如上图所示,我们统计了从2005年沪深300指数上线起至今19年的过往业绩对比,在单个年度内权益基金对沪深300的胜率很高,拉长周期看年化,结果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我们便可以把17年间的二级市场简单看作称零和博弈,在博弈对局中公募基金斩获高额回报率,那落败的博弈方是谁呢?结果显而易见。

 

在长周期的股市投资中,普通投资者胜率远低于机构投资者。

 

期间,也不断地有投资者选择把资金交给公募基金代为管理,不再在二级市场单干。事实也证明这批投资者的选择无比正确,这些年来,公募行业斩获超额收益的能力一直在线。

 

一批业绩优异的老牌基金公司颇受追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借由券商股东方的优势构建稳固的投研团队,一步步成长为行业的头部基金公司。

 

当然了,也有能力卓越的后来者进入公募行业,凭借优异的投研能力上演弯道超车,给老牌基金公司持续的竞争压力,也让整个行业一直保持着奋进的动力。

 

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特色化基金公司,泓德基金是比较典型的代表。自2015年成立以来,泓德基金高度重视投研,将投资和研究能力建设作为公司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投研人才,打造了其注重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近几年,这类公司又积极探索和发力量化投资,将主动投资与前沿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投资体系的不断完备,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形式、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投资工具。

 

02 时间的玫瑰!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哪种投资体系是万能的,公募基金胜率高也不等同于100%胜率。

 

就像我们从前文图中看到的那样,在19个财务年度中,有6个年度偏股基金均未能跑赢沪深300指数。同理,在业绩最好的年份,也不是每个交易日都绝对能够跑赢指数。

 

那是什么原因,把年化收益率拉开了从6.92%到13.05%这近一倍的差距?答案是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让公募基金在牛市盈利得更多、在熊市可以亏损得更少。

 

公募行业较之普通投资者,有着更深度的研究、更严格的风控体系、更规范的投资方法,这让他们在日常投资中具备更多的优势,在短期内这些优势可能并不明显,但拉长周期后便能够绽放时间的玫瑰。

 

我们还是以沪深300指数和偏股基金为例,乍一看6.92%和13.05%的年化收益差距其实并不大,但积累了19年后,其累计收益率其实是356.55%和1028.35%。

 

一点点优势积累下来,公募行业甚至出现了“十倍基”、“十五倍基”这样的绩优产品,但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这样的投资成果。

 

累计回报率最高的TOP基金一览

 

令人遗憾的是,基金公司做到了“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但基民没有。

 

也正因为如此,公募行业一直有“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的痛点。从投资者持有周期上看,造成此“悲剧”的重要原因,就是很多投资者在震荡行情时扛不住了,下车了。

 

如何有效对抗震荡行情?新一年的A股行情中,公募基金再次给我们生动地上了一课。

 

2024年伊始,A股市场延续了上一年的悲观情绪,众多指数继续向下探底,沪深两市交易量惨淡。期间普通投资者深感失望,未等到估值修复时便草草止损离场。

 

公募基金的做法截然不同,在股市持续下跌过程中,大部分基金公司依旧是按原先策略进行投资,几乎不受调整行情影响。更有甚者,随着优质资产估值不断走低,在逆势加仓。

 

信心比黄金重要。正是因为对优质资产的未来有信心,才能对短期净值回撤云淡风轻,待到迎来估值修复行情时,基金净值又能杀个“回马枪”。

 

惊喜来的很快,春节前后,在消费复苏、中央汇金增持ETF等多重利好的加持下,市场信心迅速恢复,上证指数更是走出罕见的“八连阳”行情,从2635点低位强势回归3000点。

 

一批前期亏损的权益基金,迅速回本。

 

笔者统计发现,在今年2月6日之前,尚有3841只权益基金年内收益为负,而在扛过震荡行情并斩获“八连阳”后,已有659只基金已顺利“回本”,年内收益由负转正。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迅速“转正”的权益基金中出现特色化基金公司的身影,尤其让人欣喜。在投研团队资历上,他们也许不及老牌基金公司经验丰富,但在震荡行情中同样展现出足够的定力,投研体系尽显“老道”。

 

比如泓德基金旗下的泓德优质治理混合这只量化基金。

 

据了解,泓德优质治理混合的产品运作中,严控行业和风格暴露,追求阿尔法稳定性的同时兼顾产品最大回撤和波动率,力争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积小胜为大胜,收益与体验感并重,这家特色化基金公司在做好产品业绩上的决心可见一斑。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03 更多元的选择!公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持续稳健的超额收益,给持有人带来更好盈利体验的同时,也让公募行业获得了更多投资者的信任,实现了产品业绩和管理规模的双向“丰收”。

 

此前,中基协公布了截至2023年年底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公募行业的最新管理规模来到了27.6万亿元。该管理规模也顺利超越银行理财规模,占据了居民理财的绝对C位。

 

公募管理规模的稳定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方面是靠优异的长期回报,俘获了投资者的芳心;另一方面,则是公募行业不断创新产品,更好地解决了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

 

公募行业产品创新实例一览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公募行业在2002年便推出第一只指数基金,极好的满足了投资者对工具化投资的需要,近几年ETF产品在二级市场爆火,还是这个逻辑。

 

如果没有指数基金,投资者想买入同样一揽子股票可麻烦了,每只成份股最低买一手也需要不少的资金。指数基金的出现,突破了资金门槛的限制,投资者实现了一键轻松购入。

 

QDII基金的出现则帮助投资者突破了市场的限制,有了这类产品,我们不用再经过复杂的流程去开通海外证券账户,也不需要兑换外币以进行证券操作了。

 

公募行业的发展壮大,帮助很多投资者解除了“选股难”的困扰,但随着基金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基金产品数量甚至远超上市公司数量,广大基民又面临着“选基难”的难题,于是FOF产品和投顾服务应运而生。

 

回溯公募基金每一次重大的产品创新,无一不是从投资者需求、从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给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信任也相互成就。

 

2024年,是公募基金继续奔跑的第26年,这一年无论市场表现如何,公募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依旧值得期待。我们希望老牌公司继续砥砺奋进,希望特色化基金公司奋发图强,与持有人继续双向“奔赴”。

 

(全文完)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该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该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