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大A录得开门红,沪深京三市超3800家上涨,但锂电大白马宁德时代却是个例外,截至上午收盘逆势下跌1.81%。
自2021年11月触及382.68元的高点以来,宁德时代最大跌幅已超过63%,估值从超过210倍收缩至仅剩16倍。无论从估值还是跌幅看,宁德时代在19-21年三年期间积累的泡沫似乎已经差不多“挤干净”了。
更重要的是,宁德时代的业绩相当不错,其预告的2023年全年业绩增速高达36%~47%之间,PEG高达2-3之多。
宁德时代业绩预告
然而低估值和靓丽业绩依旧难阻股价跌势,原因何在?
老涂以为,根源在于宁德时代面临“一近一远”两大隐忧。
一、“近”的隐忧: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选择自研动力电池,宁德时代“江湖”受到挑战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燃油发动机是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车企巨头们往往选择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自主研发发动机,以避免关键部件被供应商“捏住喉咙”。
进入新能源车时代,动力电池取代发动机成为新能源车第一重要零件,其成本占据整车成本的四成以上。所以,对于车企而言,长期依赖宁德时代、松下、LG等厂商提供动力电池,恐非明智之选。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厂商开始自主研发动力电池,一方面降低供应链风险,避免遭遇断供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则是借自研自产提升整车毛利率,可谓一举两得。
自研动力电池的部分车企
除上述表格中的车企外,目前正在自主研发动力电池的车企至少还包括福特、丰田、本田、宝马、长城、哪吒、长安、岚图等多家行业巨头和新势力车企。
这意味着,一旦车企们成功自研并自用动力电池,其对于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采购需求将大幅减少,这势必将动摇宁德时代当前的“江湖地位”。
反映到资本市场上,众多车企纷纷选择自研动力电池,会一定程度压制对宁德时代业绩的持续可增长预期。
二、“远”的隐忧:第二业绩增长曲线“储能电池”的海外市场前景不明朗
如果说动力电池是宁德时代的业绩支柱,那么储能电池无疑是第二业绩增长曲线和想象力空间来源。
然而,虽然宁德时代在储能电池领域依旧拥有相当的竞争实力,但目前来看,由于刻意打压等因素存在,其海外市场前景越发不明朗起来。
2024年1月,五角大楼被国会禁止从宁德时代等6家国内企业中采购电池。
2024年2月,杜克能源(美国第二大电力企业)决定禁用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
根据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我国企业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出口的总比重达到55%之多,而储能电池的“一哥”则正是宁德时代。
这表明,国内储能电池企业对海外市场有着较高的依赖度。这就意味着,海外市场前景的不明朗,将对作为储能电池一哥的宁德时代的预期和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既有近忧又有远虑,因此即便业绩依旧傲人,宁德时代最近的萎靡走势也就并非难以理解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