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基民来说,市场上的基金数以千计只,基金的数量比股票的数量还多,想要从如此庞大的基金市场中选取一只“牛基”的概率,比10年前买到$贵州茅台(SH600519)$ $格力电器(SZ000651)$ $恒瑞医药(SH600276)$ 的概率都低,于是有人就给新基民推荐FOF基金,美其名曰“分散风险”、“稳健收益”,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所谓FoF基金,英文原称(Fund of Funds),也就是基金的基金,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FoF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其投资范围仅限于其他基金,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
也就是说,如果你你买了FoF基金,相当于买了“一揽子”基金。
可问题就在于基金本身就存在风险极大的特点。基金圈子中有一个真理——盈亏同源,相信经历过2020-2021年的投资者都有切身的感悟,今年在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基金赚得都多爽,第二年就会在同样的地方摔得有多狠,所谓怎么吃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前些年的大消费和最近的新能源和半导体,都是这样的运作规律。
从一些基金的名称中就能够看得出来它们的投资标的是什么,有些基金哪怕不在名称中体现,但是基金经理也只擅长某一特定行业的投资,一旦行业风口不再,再牛的“爱豆”也无回天之力。
单个基金如此,那么FoF基金也如此。
市面上有不少大V热衷于分析基金来达到推销基金的目的。但是基金本身其实没有秘密,基金牛不牛完全在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实力,尤其是基金经理。但是基金经理如何去分析,过往业绩好不等同于未来收益就一定乐观,谁也不能说一个学生次次年纪第一,高考就一定能上清华北大吧?
有人就要问了,既然是一揽子基金,FoF总可以分散风险的吧?
话是没错,但问题在于你是如何看待风险的。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系统性风险一旦被完全分散,也就意味着如果市场上出现了大的机会,也必将被分散掉,对于小资金来说就丧失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机会。
更何况,如果真想分散机会,完全可以持有一只宽基指数的基金,不仅可以分散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基金的交易和持有成本,这就引出了第二个不买FoF基金的理由:
费用高。
一般情况下,主动型基金会向投资者收取各种费用,像什么认购费、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赎回费,杂七杂八加起来要将近2%。
而FoF基金由于也是基金,会在这个基础上再收一次费用,所谓的“双重收费”。
这一进一出一年就差出了4%的收益,并且不论你的投资是赚是亏,这笔钱都是要给基金公司和经理的佣金,这几乎是银行理财一年的无风险收益了,假设你用100万投资10年,每年的预期收益率是8%,那么本来你可以收到216万,但是由于这高额的佣金,最终你只能收到148万,差了30%多。
更有甚者,一些FoF产品还设置了业绩提成条款,当投资业绩超过一定标准时,券商将提取部分超额收益作为报酬。
所以投资时间长、资金量大的投资老手,都不选择FoF产品,因为这种更像是一种不爱学习的懒人产品,而投资者要为自己的“懒惰”付出极大的代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