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23年10月19日印发的一项重要政策文件,旨在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分别是:
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主要包括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内容。
打通转化关键堵点,激发运用内生动力。主要包括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加强促进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等内容。
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构建良好服务生态。主要包括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的法律服务体系等内容。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主要包括明确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政策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大宣传推广和示范引领,加强监测评估和信息反馈等内容。
《方案》的目标是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方案》是我国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我国专利质量和转化效率,增强我国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专利贷是一种利用专利权作为质押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是一种知识产权融资的形式。专利贷可以帮助专利权人解决资金问题,实现专利的价值转化,促进专利的产业化和创新。专利贷的基本流程如下:
专利权人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提交专利证书和其他相关材料,如财务报表、经营情况、专利评估报告等。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专利权人的信用状况、专利的法律状态、专利的价值和收益等进行审查和评估,确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担保方式等条件。
专利权人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和专利权质押合同,按照约定支付质押登记费、评估费、担保费等费用。
专利权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手续,获得质押登记证明,将其交付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完成质押登记。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专利权人发放贷款,专利权人按照合同规定使用贷款,实施专利或开展相关业务。
专利权人按时还款,到期后解除专利权质押,恢复专利权的完整使用权。
专利贷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可以充分利用专利权这一无形资产,增加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可以提高专利权的使用效率,促进专利的产业化和创新,增加专利的经济效益。
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如贴息、担保、税收等优惠措施,减轻贷款负担。
可以保持专利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影响专利权人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专利贷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专利贷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专利权的合法有效性、专利的实施能力和盈利能力、专利的剩余保护期等,不是所有的专利都可以贷款。
专利贷需要进行专利的评估,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不同,评估的结果和贷款的额度也会有差异,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机构和评估方法。
专利贷需要进行专利的质押登记,质押登记的程序和要求不同,质押登记的费用和时间也会有差异,需要注意质押登记的时效和效力。
专利贷需要遵守贷款合同和质押合同的约定,质押期间不能转让或许可专利权,需要按时还款,否则可能面临违约责任或失去专利权。
目前有多家银行提供了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即利用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价值,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目前,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为企业提供专利贷、商标贷、版权贷等服务。
知识产权投贷联动,即通过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或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贷款和股权投资的结合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同时提高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目前,有北京、上海浦东等多个地区设立了知识产权投贷联动基金,为企业提供智融宝、科保通、科创贷等服务。
知识产权保险,即通过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风险管理的服务。这种方式可以增强企业的信用和竞争力,同时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和法律风险。目前,有人保财险、建信财险、国寿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参与了知识产权保险业务,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知识产权诉讼费用保险等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