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正向套利解读(期货正套反套核心)

跨期套利大家并不陌生,常常有人会提及某个品种的的做正套比较舒服,有些品种做反套较为恰当。这期更新套利的品种认知篇,谈谈正反套的逻辑分析方法以及套利盘的演变过程,供大家参考。

刚接触套利的小伙伴不太理解什么是正套,什么是反套。通俗的讲,正套的全称是跨期正向套利,有几层含义:

1)跨期,同种商品不同时期的买卖,比如咱们看好现货,不看好远月的预期,便可以建立买近卖远的头寸,这里的买近既可以是现实中的仓单和现货,也可以是我们的熟悉的快临近交割的近月合约,前者称为期现正套,后者成为跨期正套。

2)正向套利也可以理解为正向的物流交易,在我们一般的货物贸易中,肯定是将货物先买入,然后以高价卖出,先买入后卖出的动作叫做正向买卖,即为正向套利。比如,咱们从LME买入铜,同时在上海交易所卖出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头寸,也称之为买入在前卖出在后的跨市场的正向套利。

3)产业链角度看,买入原料卖出成品也算是“正向”套利,所套的利指的是“利润”,并非上面所说的两个合约的价差了,比如买入矿石、铁合金、焦炭,卖出螺纹、热卷,就是典型的“正向”物流虚拟钢厂的套利,指锁定利润或者说是做空利润。

反过来即为反套,先卖出现货后买进远期的货物,即为逆向物流贸易价差交易,或者说继续做多利润。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看,正向的套利比反向套利要安全,咱们不会担心卖出的时候没有货物,如果遇到某个品种软逼仓还可以小赚一笔,所以听到一些期现公司和风险子公司都是以正套为主,低价买入现货高价卖出期货的期现正套,很少有做反套策略的机构和贸易商。

简单的介绍完正反套的定义之后,接下来进入正题:正反套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它本身的逻辑是什么?我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基本面的逻辑---确定正反套的方向盘面的转换--预期的演变进出场的选择---交易技巧

01

基本面的逻辑

a.升贴水毫无疑问,无论是交易单边,做趋势和震荡,还是做品种的套利对冲都需要看升贴水,即为基差的变化。基差的逻辑在整个产业中至关重要,也是近月合约的灵魂,随着临近交割的到来,基差必然要回归。所以,将此逻辑为强逻辑,也就是确定性非常强的统计。映射到交易上,贴水的合约,即为现货-期货为负数,若整体向上期货价格会以上涨靠拢,反之下跌的话,现货向期货收敛。举个很简单的栗子,咱们以长期贴水的铁矿石为例,每年的跨期1-5合约都会走一波正套,启动的时间点大概上述收基差的行情中,如下图所示:每年的11-12月深度贴水的品种会向现货收敛,导致近月合约价格约等于现货仓单的价格。

咱们假设变量只发生在近月合约上,远月的悲观预期不变,该品种近月合约又是贴水+驱动向上,买近卖远是不错的选择即为正套,短期近月价格确定性强,会又收敛现货两者价差会逐步扩大;反之则为反套,简单概述基差走强有利于正套,走弱则反套。

b.品种利润品种利润越高的品种不建议做正套,该逻辑理解起来比较简单:高利润不可能长期维持,回归中值、均值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该品种的利润是由于短期“不可逆”政策所导致的,比如前期提到的能效双控、碳中和政策,则可以考虑正套(如下图的zc1-5正套),若只是资金的炒作,推高产成品价格,后续回调的概率加大正套则需要谨慎。事后诸葛亮一下,玻璃fg1-5比较典型的是利润过高导致的高位回调,玻璃的现货利润从以前的1倍,回调到现在70%,fg1-5的价差也从300瞬间掉到100+。

c.历史价差历史价差我们从两个维度去观察,1.两个合约的价差规律性和周期性,通过历史价差的走势大致判断未来跨期价差的走势,比如有些品种长期是正套格局,那么大概率未来会持续维持上图铁矿石5-9走势所示。2.价差的相对值。跨期价差有cantango和backward,即为近低远高,近高远低,如果cantango过高,期货溢价太高,当达到一定值,产业客户可以做无风险套利,咱们称之为full carry,接近月的货和仓单然后抛售到远月合约上(前提该品种利于存储并且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性质发生改变),算上资金和利息之后仍有钱可赚,盈亏比很容易算出亏损一定,盈利随机。如下表:今年5月份和9月份的棉花,当价差超过417时,5月的货物即可转抛售到9月,咱们可在这个价格做一个正套头寸,万一价差没有缩小,最后的底牌无非就是进入交割拿货,抹平该价差,这就是我们所说无风险套利。

d.供需错配基本面好的品种更容易走正套,供需错配的品种当然一个劲的上涨,其中的原理:短期肯定是解决不了该合约供需矛盾,要解决也只能是推后到下个合约,所以短期主力带动远月上涨,并且涨幅通常大于次主力,两个合约的价差逐步扩大。供需是判断方向,基本面向好某个品种某个合约无解,甚至出现近月合约逼仓的行为,多逼空这时大概率该合约是多配头寸,这时就需要对产业链充分的了解,实时的监控产业供需平衡表,对未来某个时间段如3-4月、7-8月、11-12月期间,供需状况有个大致的推测,才能做出合理的多空配置。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持仓多空数据集中度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