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连亏4年,极狐系列能否帮助扭转困局?近期,北汽蓝谷公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2亿到57亿元,连续第四年大幅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220亿元。
北汽蓝谷躲不过新能源车企“烧钱”模式
国内新能源车企连年亏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动辄亏损几百亿更是常态。在业内看来,造车的最大门槛就是钱,很多造车新势力也因难过“钱关”倒在量产前夕,似乎除了特斯拉、比亚迪外,就没有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北汽蓝谷是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9年,是中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018年9月27日,北汽蓝谷通过资产重组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对于去年的亏损,北汽蓝谷董事会解释为两大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为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锐化品牌形象,提升运营效率,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等核心能力上持续投入,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二是公司产品销量仍处于快速提升期,规模效应暂未显现,导致产品成本阶段性偏高;随着后期新产品的陆续上市,产品结构逐渐丰富, 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销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续改善。
公告对亏损原因的解释并没有具体化,大多为抽象概念,具体原因只能等到年报中窥见。
实际上,自2020年开始,北汽蓝谷便处于大幅亏损状态,当年其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4.82亿元。而在2021年和2022年这两年,北汽蓝谷的亏损额未出现明显收窄,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52.44亿元和54.65亿元。以2023年净利润上限计算,近4年北汽蓝谷累计亏损额超过220亿元。连年巨亏导致该公司未分配利润持续走低。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北汽蓝谷这一指标已下滑至-206.32亿元。
极狐开始打华为牌
目前,北汽蓝谷旗下共有极狐(ARCFOX)和北京(BEIJING)两个品牌,数据显示,2023年北汽新能源销量9.2万辆,同比增长84%。北汽蓝谷旗下极狐汽车与BEIJING品牌电车2023年累计销量分别为30016辆和62156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66%。
极狐汽车是北汽蓝谷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去年销量同比增长138%,其中12月单月销量为8004辆,约占全年销量的27%。相较于比亚迪、理想、蔚来等新能源车企,还是有较大差距。
从北汽蓝谷旗下多款车型来看,虽然在过去一年实现大幅增长,但销量仍在低位徘徊。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以超过300万辆的总销量,登顶榜首;广汽埃安累计交付48万辆、理想汽车37.6万辆。
提起华为,很多人都会想到问界、智界,但极狐是最早与华为合作的品牌,早在2017年就签署了相关协议,并于2021年上海车展期间推出极狐阿尔法 S 全新 HI 版,但因为售价过高等多方面的原因,未获得消费者认可。
问界和华为合作的热度似乎让极狐汽车看到了希望。去年 11 月,华为余承东曾透露,继问界、智界之后,还会有两个“界”,来自北汽和江淮。极狐阿尔法 S 和极狐阿尔法 T 两款主力车型将在 2024 年全面焕新,推出与华为合作推出的极狐阿尔法 S 先行版。
江西新能源科技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并不看好,他表示,北汽作为最早开发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在市场竞争不激烈的时候,并没有危机意识,过度依赖于B端市场,网约车市场,没有真正面对消费者市场,错失了良机。
其次他认为,蹭华为的热点,也不一定能提供很多有利的帮助。“现在的车企都是独立开发原创平台。”张翔分析,如果北汽现在再大力投资搞创新,很可能已经晚了,因为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质量问题是极狐汽车的必答题。极狐汽车作为北汽蓝谷的高端品牌,被寄予厚望,上市之初也将安全、健康、极致性能作为品牌标签,但却屡屡爆出质量问题。某央媒就曾曝光过极狐旗下车型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问题。相关车型的ESP泵体存在渗油风险,可能导致制动力分配出现问题,严重时会引发刹车失灵,后果不堪想象。
另据汽车门的报道,极狐阿尔法S被车主投诉存在前置雷达失效的问题,导致车主驾驶时撞上了路边护栏,损坏了车辆。此外,像中控黑屏、车机卡顿等问题也存在不少投诉。在车质网上,还出现了大量的销售承诺不兑现投诉,诱因则是高阶版智驾模式无法开通。
除了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极狐似乎没有能单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杀手锏”。比亚迪刀片电池,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华为问界,理想大彩电冰箱……这些都是能吸引消费者关注的标签,但问世几年的极狐汽车却仍没有理想的标签让消费者记住。
车企能否盈利,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效应,提升销售规模,车企盈利才有可能性。2022年,北汽蓝谷确定了10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包含极狐4万辆,未来争取冲击30万辆。2022年5月7日,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正式上市。彼时,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颇为自信地表示,“我们对这款车的销量目标,就是卖到断货。”实际情况却很尴尬,2022年全年,极狐汽车零售销量为1.26万辆,仅完成4万辆销量目标的31.5%。
北汽蓝谷多次表示,其拥有软件自主开发能力的平台,能够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和反馈数据进行持续改进,及时修复软件问题,增加新功能,并推出新的版本。不可否认,北汽蓝谷会不断加大在技术、产品、渠道等方面的研发及投入,力求实现更大的增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