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选择BC电池方向,是因为在相同的技术路线上采用BC结构大致能够提升一个百分点的正面转换效率。在双面场景下,BC电池也可以做成双面产品,只是双面率上略有降低,但是正面功率较大幅度的提升能够完全抵消背面双面率降低带来的影响。从度电成本等各方面综合来看,BC电池在性能方面具备绝对的优势。以前业界很少使用BC电池技术是因为尚未找到低成本解决BC技术的路径。最近几年公司在BC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及在HPBC电池产业化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公司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公司的BC电池技术路线已经具备明显的竞争力。
行业需求旺盛 保持高增长
行业需求旺盛,保持高增长。2020-2022 年,受运输及安装影响,全球光伏装机增 速在波折中前进。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 191.6 GW,同比增长 36%。2023 年 1-8 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 112.8 GW,同比增长 160%;2023 年 1-8 月,除 3 月 外,中国光伏电池出口同比增速均不低于 39%,海外需求亦旺盛。
光伏装机市场空间依旧广阔,随着太阳能电池价格及 LCOE 的不断降低,经济性逐渐提升,将刺激光伏装机需求,再加政策鼓励,光伏装机高增长的态势仍将维持较长时间。
目前市场主流的光伏技术,主要包括:PERC、TOPCon、HJT
PERC 将逐步退出舞台。从目前技术发展情况看,PERC(The 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 Cell)电池的效率已逼近极限 24.5%,其成本下降速度也有所放缓,业界逐渐把焦点转向其他技术。
TOPCon 和 HJT 渐受关注。除了增加光吸收(背接触、倒金字塔陷光、减反射层等结构设计),减少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也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有效途径,由此衍生出TOPCon(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和 HJT(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 Layer,异质结,也被称为 HIT)两种技术路线,也是当前业界关注的焦点。
BC 电池优势显著
“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的主旋律, “发电效率”与“成本”是两个重要因素,BC电池在这两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与 TOPCon,HJT,PERC 相比,BC 电池当前量产效率最高,可达 26.5%,并且理论效率最高,为 29.4%,提升空间也较大。
BC 电池有更优高温性能与更低功率衰减,保障发电收益。这意味着 BC 电池在高温条件下和全生命周期内,也能保持优异发电性能。凭借更高转换效率、更低功率衰减、更低温度系数等优势,爱旭股份 ABC 组件全生命周期发电量相较目前市场主流的同等面积 PERC 组件可提高 15%以上。
BC 电池技术难点
BC 电池转换效率略微高于其他路线,但由于其制造流程、成本、双面率存在明显短板,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当前仍被市场看做是小众路线。目前,市场上采用 BC 路线的制造商并不多,比如 TCL 中环参股的 Maxeon SolarTechnologies(IBC 路线),爱旭股份(ABC 路线),以及隆基绿能(HPBC 路线),以上企业主要依托其产品美观性仅在海外中高端分布式户用市场上赚取一定溢价,但其在央国企采购招标以及大型地面集中式项目中的表现远不及 TOPCon,因此,BC 技术短期内并不会对应用格局造成实质性冲击。
此外,TOPCon 产能落地势头强劲,随着配套产线成熟度提升以及降本进程加快,预计到 23 年底或 24 上半年将有 400-500GW 的 TOPCon 产能投向市场,同时根据中国光伏协会预测,到 2030 年 TOPCon 电池市占率将接近 45%,远高于 BC 电池约 10%的占比。所以,我们认为 BC 路线短期内很难替代 TOPCon 路线,成为光伏行业未来的主流技术。
爱旭股份领跑 BC 电池技术
公司深耕太阳能电池片领域 14 年,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为客户提供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场景化的解决方案,ABC(All BackContact)电池技术领跑行业。
公司聚焦光伏电池和组件。公司主要布局于光伏产业链中游: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主营产品、服务包括:单晶太阳能电池片、多晶太阳能电池片以及受托加工。其中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业务是公司主营业务的绝对核心,近四年该业务占比均达到 96%以上,2022 年占比达 97.7%。除了光伏电池片之外,公司逐渐向一体化扩张,发展组件业务,为提升营收和盈利水平助力。
ABC 电池和组件将成公司第二增长极。公司现有 36 GW 的 PERC 电池片产能,并积极推动 ABC 电池和组件项目建设,预计 2025 年产能达 35GW。
2023 上半年,公司在珠海首期 6.5GW 电池项目基础上,宣布投资建设珠海 3.5GW电池扩产项目及 10GW 配套组件项目、义乌 15GW 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和济南10GW 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其中,截至 2023 年 6 月底,珠海 6.5GW ABC 电池项目已实现投产,配套组件产能正在按计划建设并陆续投产;义乌 15GW 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正在建设中;济南 10GW 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已经开展前期筹备工作。
钧达股份:N 型 TOPCon 持续放量,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3.80 亿元,同比增长 93.59%;实现归母净利润 16.38 亿元,同比增长299.21%。其中,23Q3 公司实现营收 49.59 亿元,同比增长 65.20%;实现归母净利润 6.83 亿元,同比增长 396.34%,扣非归母净利润 6.40 亿元,同比增长 369.79%。
报告期内,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实现 N 型 TOPCon 电池大规模量产,N 型产能占比 80%以上,成为光伏电池行业龙头企业,持续享受 N 型技术红利。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电池产品出货 19.55GW,同比增长 182.75%,其中 P 型 7.34GW,N 型 12.21GW。据 InfoLink 统计,2023 年上半年,行业排名前五电池厂商 N 型 TOPCon 电池累计出货约 10.5GW,公司 N 型 TOPCon 电池出货6.56GW,占比 62%以上,N 型出货排名行业第一。与此同时,N 型 TOPCon电池快速放量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突破新高,实现毛利率 19.50%,与 2023H1 相比增加 2.67pp;实现净利率 13.77%,与 2023H1 相比增加 3.62pp。
公司专注光伏电池核心技术,在效率提升方面,公司率先完成 LPCVD 双插技术改进和 SE 技术量产导入,将 TOPCon 电池量产效率提升至 25.5%以上。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在金属化工艺创新、多晶硅工艺优化、栅线改进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平均电池转换效率在 25.5%基础上可提升0.3%以上。预计 2023 年第四季度,公司电池量产效率可达 25.8%,对应组件平均功率可提升到 590-595W。下一阶段,公司将持续通过激光烧结、钝化效果改善、图形优化等方面对 TOPCon 产品进行工艺提升。同时,公司持续开展 BC 平台技术叠加、钙钛矿叠层等行业前沿技术的研发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