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股票模什么(股票市场的三个模型)

股票市场的三个模型

 
 

 

最近花了一百多块钱买了价值事务所关于估值的十篇文章。

 

很快就读完了,与小编的做法相差不大。庆幸的同时也有点不安,庆幸的是价值事务所高明的估值方法,和自己的做法出入不大。

 

担心的是,自己会陷入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

 

小编经常阅读价值事务所的文章,也在反思会不会导致自我证实偏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阅读自己感兴趣,或者与自己想法相一致的内容,有意或者无意忽略相左的观点,不利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

 

有时候还得阅读一些不怎么感兴趣,或者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编越来越愿意为好的内容付费。

 

很多人在学习方面,都是非常小气的。包括小编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和朋友出去吃饭玩,几百块钱甚至上千都舍得,但买点好内容百把几十块,还会犹豫不决,这可能这就是多数人面对知识付费的一个缩影。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但这个观念得纠正过来,学习可能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而收益却是最大的投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A股涨幅不错,不少股民都乐开了花。同时也看到,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经过一番的上涨,沪深主板的估值不算高,PE百分位沪市为48.11%,深市略高,为67.16%,创业板达到了87.94%,算高估了。

 

PE百分位的意思是历史上的PE数据进行排列,目前的百分位就是高于历史上的时间。

 

关于公司估值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包括查理·芒格都说,在95%的时间里,我们不知道市场究竟是低估还是高估,只有在5%的时间里,我们能做出判断。

 

而且估值还叠加一个共识。有些高大上行业如科技互联网医疗就是高估值,而傻大黑粗的传统行业,比如煤炭钢铁基建就是低估值。

 

小编曾经喜欢以每股净资产来衡量估值,后来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

 

当然对于钢铁、煤炭这样的企业或许还有点用。计算公司的净资产,钢铁煤炭有多少吨,那是明摆着的价值。

 

对于新兴行业比如科技互联网医疗来说,根本没有办法通过每股净资产来衡量公司的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互联网公司的净资产可能就是几台服务器,医药研发企业就是一些实验仪器和小白鼠,你说那玩意值多少钱。

 

最可悲的就是,一旦公司到了破产清算,账面上的净资产还要打个大骨折,为啥?

 

因为很多公司的资产,不像房产和汽车那样的硬通货,稍微打个折大家都抢疯了。比如深圳的房子,均价7万,打个折6万,肯定会有人求着买。

 

而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器、医药研发公司的小白鼠和实验仪器,属于专用设备,拿到二手市场白送估计都没人要。

 

专用设备用途是非常窄的,只能按照废品的价格回收,有人要就阿弥陀佛了。

 

就像一辆汽车,当二手车卖和当废铁卖,价格是天壤之别。二手车还能卖个三五万块,当废铁只能卖个三五千,妥妥打了一折。

 

重点还是看这个净资产能不能产生足够多的收益。就像一辆车,无论是一百万的豪车和十万的代步车,当出租车用产生的收益几乎一样,所以单纯看净资产大小没有太大的意义。

 

价值投资者都不喜欢买豪车,从投资的角度看都是赔本的买卖。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股价表现是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是对今天盈利的反应。预测未来经济非常的难,而且波动非常大。

 

当前A股特别是创业板算是高估值,令人奇怪的是,当大家恐高的时候,却不断地创新高,为啥?

 

原因就是利率的下行,去年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各国央行大水漫灌,推高所有资产的估值。

 

风险点在哪里?就是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或者各大央行收紧货币,导致资产价格回落。

 

引出第一个模型,戈登模型。

 

这里引用《香帅财富报告》里对戈登模型解释,非常的通俗易懂。

 

戈登模型的计算公式P=D(r-g)中,假设一家企业的预期增速g是5%,当贴现率r从10%下降到6%时,如果这个公司的股息D下降1元钱,在过去股价会下降1/(10%-5%)=20元,而现在股价会下降1(6%-5%)=100元。在现率r较低的时候,同样的股息变化,将股票价格的变动放大了4倍。

 

如果贴现率不变,央行再降息0.5%,那么估值就会更高,波动会更大。

 

这个原理其实很好理解,一个分数,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分母越小,分母上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分数值的剧烈波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两年股市像过山车一样上下波动就知道了,高估值高波动,则预示着高风险。

 

涨起来的时候能让人眉开眼笑,跌起来的时候能让人怀疑人生。

 

这个逻辑短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可能性很小,所以市场高估值高波动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

 

当下行情,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做好风险应对。

 

单纯地预测未来经济走向相当的难,充满各种意外因素。

 

这里引出第二个模型,非线性模型。

 

未来经济走向不是过去路径的延长线,当然这个延长线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假设有一个年轻人,一个月收入5000块,一年收入就是6万块,十年就是60万,这个就是线性的延伸。

 

但现实是不可能线性的,有可能因为公司效益不好,他被裁员了,十年内没有找到工作,在家啃老,他的收入反而是负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假如他通过学习编程,跳槽到互联网公司当上高管,一个月收入可能涨十倍到5万块。

 

这个意外包括变好和变差。大概率上讲,他月入5000块,未来收入可能性更大的是在这个数字上下一定范围内波动,经营企业也是如此。

 

估值如此的难,怎么应对呢?

 

小编的做法就是决策成本数据化,引出第三个模型,1%模型。

 

它说的是,你进行决策分析的花费应该约为投资价值的1%。

 

假如想买入2万块钱的股票,那么决策的成本就是200块钱。可以用时间价格来折算,如果收入每小时100块,那么就花2个小时来进行分析研究。

 

所谓的估值,重点在于估。之所以用估,就是敢于不精确。

 

直白说就是估计个大概,允许一定的范围的误差。对于不确定值的判断,大胆估算,小心求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