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金融业必须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必须有更大担当。同时,报告中也首次提出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表明供应链金融今年会被置于更高的位置。
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供应链金融,是指为中小型企业制定的一套融资模式,将资金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真实存在的贸易为背景,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有效控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并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从而提高链条上的企业在金融市场融得资金的可能性,进而促进链条上企业间的高效运转,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与企业真实业务场景紧密结合,资金流向和还款来源明确,有助于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做大做强。需求导向的业务模式也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供需达到动态平衡。
因为,实体经济永远的刚性需求就是解决资金问题,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都需要有持续的低成本金融服务。加强产业链金融协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稳企保就业,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关键模式。
即,供应链金融,就是核心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隐性风险背书,引入外部金融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例如,2021年2月,国新办在“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布会上指出,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方面,商务部主要通过“六个提升”来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包括提升流通网络布局、提升流通基础设施、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
在这其中,货物的流通顺畅是基本要求,与货物流通相对应的资金流的顺畅是重要条件,否则很容易在经济循环中形成堵点——供应链金融作为疏通供应链的利器,恰好可以通过产业链整体切入,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的堵点。
总之,发展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尤其是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杨元庆表示,供应链金融通过科技手段,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关联和捆绑,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的融合和优化,帮助企业实现协同生产,提高运转速度,提升供需匹配效率,降低成本,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难题,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此外了解到,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模式分为: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预付账款融资等。
供应链金融前景如何?
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同时在具体业务层面上也存在应用程度浅、种类单一等问题。
但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尤其是鼓励以金融支撑实体产业以来,截至2019年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并有望在2020年突破27万亿元。因此,就目前来看,该市场潜力巨大。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上,供应链上存在信息孤岛,核心企业信用不可传递,缺乏可信的贸易场景,履约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且融资难融资贵。
然而,供应链金融传统场景下的业务痛点,现也正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科技强化风控手段,帮助外部金融机构链接更多快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如区块链是点对点通信、数字加密、分布式账本、多方协同共识算法等多个领域的融合技术,具有不可篡改、链上数据可溯源的特性,非常适合用于多方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
因此,不难看出,从整体上看,随着供应链精细化与协同化水平的提升,未来供应链金融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或成为继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后的又一风口。
同时,近几年国家一号文件始终鼓励农业发展,金融服务逐渐向农业倾斜;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支撑实体业的作用日渐凸显,政策中多次提到发展三农供应链金融;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具有巨大的政策性优势,同时,从事农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较多,也符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行业属性。
我们竹产业“发源”于乡村经济,是不可忽视的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其中笋竹产业、竹林种植产业等都与乡村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一定程度上来说,竹产业的发展也符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行业属性。未来,或也将在供应链金融的支持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言以蔽之,每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有其特定的属性,且垂直领域可能衍生出千亿级的市场,发展供应链金融,将融资更加精细化和集成化,在垂直行业精耕细作,开辟新市场,如:教育、培训等。而与其说供应链金融有没有前景,还不如说是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