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凯摘要:平安大华基金、易方达基金、财通基金、东海基金,基民问你惭愧吗?
一年前,新联电子通过定增以10.51元/股向6家机构募资13.5亿元,目的是用于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然而一年过去了,新联电子股价跌至6元/股,定增倒挂比例已超过40%,也就意味着参与定增的投资者被套超过40%。不仅如此,该公司募资项目推进并不顺利,原本计划2016年接入用户1万家,力争1.5万家,但截至目前也仅完成5000多户,而对于具体付费的用户比例到底是多少更是三缄其口。
机构蜂拥参与定增 企业研究机构“掌声”热烈
首先富凯财经(微信号:fukaicaijing)先带大家回顾下新联电子定增一事,2015年7月15日,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4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5亿元用于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
由于2016年3月,新联电子进行了一次每10股转增18股,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元的高送转,上述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底价也由原来的25.40元/股调整为8.96元/股,发行数量相应调整。
在那个定增遭疯抢的阶段,机构参与新联电子募资热情高涨(据称有意向的定增对象有四五十家之后),因此最终的发行价格定在了10.51元/股,发行对象总数为6名,包括4家基金公司、1家为基金子公司及1家证券公司。限售期为12个月,上市可交易时间大约在2017年4月22日。
事实上,对于本次定增募资项目及未来发展,企业以及研究机构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新联电子表示,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的建设,将实现公司从智能配用电设备及系统供应商向电能综合服务商的转型,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拓宽公司业务范围,增加盈利增长点,使公司跃上新的发展阶段。
广发证券也预计公司16~18年EPS分别为 0.25/0.32/0.41元,并考虑到公司从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生产销售企业转型为信息服务企业,商业模式实现升级带来新的成长动力。看好公司智能用电领域发展,给予“买入”评级。
对于什么是智能用电云服务?当时该公司高管对媒体表示,这个平台的客户是各个用电企业,公司在企业用户处安装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即云服务项目采集模块),由此实现对配电分路的电能数据采集,同时将企业用电信息采集、汇总到线上的云平台,通过整理、分析后,结合企业实际用电情况,进行设备检测、能源消耗、用电合理性等重点分析,并据此提供电力系统优化、节能改造等增值服务。以往企业用户都是通过电工抄表来了解用电情况,现在用户可通过计算机、手机APP随时登录监测与管理系统,实时掌握企业内部用电信息,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及时通知用户。此外,系统还可对企业内部用电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帮助用户降低电费、科学节能。
新联电子当时的策略是免费的商业模式强势推进。也就是公司免费安装终端设备,试用半年后由客户决定是否每年支付服务费。
据悉,2015年新联电子接入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的用户达到1200户,超出公司预定1000户的目标。在一片“掌声”中,该公司把2016年计划接入用户的目标定在了1万家,力争1.5万家。
募资项目推进缓慢 小股民怀疑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券商研究员在研究报告“风险提示”一栏中就表示,智能用电云平台业务用户拓展缓慢、推广进展不达预期是潜在的风险。而结果真的是一语成谶。
2016年年报的数据显示,接入公司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的用户数有4700户,而近日该公司在网上说明会上透露,截至2017年5月,其用户量只是超过了5000户。
这一略显尴尬的数字也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不满,有股民表示:一年半时间,智能用电云平台接入用户仅仅增长了4000户,是什么导致该项目进展如此之慢,是产品技术存在问题还是其他?
面对投资者的质疑,新联电子在回复中表示:由于该业务处于市场培育期,存在一定风险。对于目前收费用户比例是多少,该公司的回复并不是那么直接,只是说前期公司免费安装试用的用户有的开始收费,有的还没收费,近期新接入的基本上是收费用户。
不过,其在2016年年报等相关报告中也坦陈: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尚处于建设期,公司加强对其研发、销售、人才等方面的投入,费用支出增加,该业务实施及后续经营过程中,不能完全排除因宏观经济波动、国家电力发展政策调整、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技术研发遭遇瓶颈、新业务市场推广不及预期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募投项目收入和利润存在不能按预测实现的风险。
公司业绩持续低迷 募资项目惨成背锅侠
值得注意的是,新项目投入多,推进慢,自然也成为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一个重要解释。
4月26日,新联电子2016年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同比下降24.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17.22万元,同比下降42.36%,而同一时间段,电气设备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高达24.18%。
对此,公司直言,新业务智能用电云服务尚处于建设期,费用支出增加,另外主导产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市场招标量同比下降,公司新增订单同比减少。
不仅如此,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业绩再次下滑,其中营收下降30%,净利润下降超21%,扣非后净利润竟然惨遭腰斩。
新项目投入后净利润持续低迷
彼时机构们挤破头皮也要成为认购方;而今他们不得不为当时的市场高点集体买单。据富凯君观察,目前包括财通基金、华鑫证券等在内的6家机构13.5亿投资如今浮亏已超40%,并且新联电子这一年来在二级市场并没有一次像样的反弹。
股价低迷也激发基金换仓减仓,其中,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富国文体健康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减持新联电子26.44万股;另外,被定增“忽悠”的散户迅速减少,截至2016年12月31日,该公司股东人数为51770,同比上期变化下滑近10%。
不仅如此,关注新联电子的机构也在定增项目完成之后不久骤然减少,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新联电子有6次接待机构调研,但从那时至今,该公司报告期内再未发生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新联电子的竞争对手是靠销售设备赚钱,公司的免费策略无疑是极具优势的“敲门砖”,不过最终试用期过后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智能用电云服务的落地效果,这也是后期对公司的考察重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