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我国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依旧存在,地方政府陷入一种类似于“囚徒困境”的策略互动局面:在其他地区采取市场分割策略时,本地区必须采取同样的地方保护策略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市场分割和政策扭曲的资源错配,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效率损失。
本书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厘清了劳动力市场分割、资本品市场分割和消费品市场分割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理论机制,认为三大市场分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并不相同。具体来说,劳动力市场分割通过扭曲工资价格、人力资本投资和消费需求三个途径影响区域创新效率;资本品市场分割通过扭曲金融发展规模、资本价格和金融发展效率三个途径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消费品市场分割则通过扭曲市场竞争机制、消费需求规模和工资价格水平三个途径影响区域创新效率。
本书从区域异质性视角分析了三大市场分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三大市场分割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市场分割都会显著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资价格扭曲效应解释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因果链条中的20.1%,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效应中起主导作用。二是资本品市场分割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在三种资本品市场分割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机制中,金融发展效率扭曲效应解释了资本品市场分割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因果链条中的33.41%,在资本品市场分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效应中起主导作用。三是消费品市场分割也会显著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其中对东部地区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消费需求规模扭曲效应在消费品市场分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效应中起主导作用,相对贡献份额达到31.02%。
既然市场分割会抑制区域创新效率,那么为什么地方政府仍旧采取市场分割的保护策略呢?本书进一步从空间策略互动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采取市场分割策略的原因,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市场分割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市场分割行为的“同群策略”更容易发生在地理位置相邻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的同群效应相对较弱。市场分割行为的同群效应主要源于信息获取性模仿机制和竞争性模仿机制两种作用机制。
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劳动力市场分割和资本品市场分割有助于本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是从长期来看,二者都不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这种负向效应主要源自相邻地区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分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表现出与二者不同的特征,从短期来看,消费品市场分割也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效率,而且间接效应要远远强于直接效应;从长期来看,消费品市场分割与本地区的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但这种负向效应主要源自本地区市场分割因素。

市场分割与资源错配
——中国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吕新军 著
定价:128元
ISBN:978-7-5228-0253-4
吕新军,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公司金融等。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厅级项目多项。在Growth and Change、《经济学家》、《科研管理》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河南省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河南大学科研优秀奖等多项奖励,荣获河南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称号。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创新效率的提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第二节 市场分割影响创新效率的框架逻辑
第三节 创新效率提升的新思路
第二章 市场分割影响区域创新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