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过节,中国的长辈大多会给孩子发压岁钱或是红包,这个时候很多孩子会把这些钱拿去胡乱购买和消费,久而久之长大成人之后养成了消费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习惯,缺乏理财的观念和知识,往往容易成为“月光族”。
相比之下,国外的孩子就较为注重孩子的理财意识的培养。例如,美国几岁大的孩子就懂得可以将不需要的物品置换成钱币;而在英国一般5岁至7岁的孩子能懂得钱的多种用途,7岁至11岁就要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而16岁的孩子已经能使用一些金融工具来进行理财了。
那么,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应该如何从小培养理财的观念意识呢?以下是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第一:教孩子认识货币
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开始教孩子认识钱币了,父母可以将不同种类、不同面值的钱币给到孩子进行认知。同时要告诉孩子这些钱币的用途在哪、这些钱币是如何购买物品的、交易的形式是怎么样的等等,让孩子对货币有个初步的了解和概念。
第二:教孩子养成储蓄习惯
孩子对货币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父母就要教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父母要告诉孩子,在大部分情况下,财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下子有的,需要靠长期的积累。因此每当过年过节,长辈给的压岁钱或者红包,就要教孩子存起来,养成储蓄的习惯。
第三:教孩子控制购买欲
在孩子5岁左右,父母就可以让孩子买些简单的用品了,比如小玩具、小饰品等等。可以让孩子体验交易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孩子把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比如家里已经有个玩具小熊了,到商店里看到了同款还想再买一个,此时父母可以和孩子说:“家里已经有了,我们就不买了“ 或者:“我们可以买点别的家里没有但又是对你现在成长有帮助的物品”,避免孩子无节制的购买欲膨胀和不必要的浪费”。
第四:培养孩子节俭观念
要教导孩子珍惜金钱,要让孩子知道金钱都是来之不易的,因为金钱都是通过劳有所得而来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同时,父母还可以教孩子一些议价能力,一些物品也可以通过购买较为廉价的二手物品来获得,也可以购买那些有打折优惠的商品,培养孩子勤俭持家的观念和品质,杜绝铺张浪费。
第五:教会孩子如何”钱生钱“
一般而言,在孩子12岁之后,父母就可以教孩子适当参加一些社会的商业或理财活动。让孩子了解”利息、利滚利“的概念,教孩子学会如何”钱生钱“。此时父母也可以言传身教,用自己丰富经验的理财和消费习惯来影响和引导孩子。
对孩子从小培养理财观念,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和消费习惯,对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但父母也要把握好”度“,不要过度放大金钱的重要性,从而让孩子形成”金钱至上“的观念,还是要教孩子放平心态,合理使用钱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