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改革概念近期成市场热点。7月中旬,国资宣布委选择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等6家央企开展改革试点。在A股市场上,以中粮系为代表的旗下上市公司受到了资金的追逐。不过,在上述6家央企改革中,并未提及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农业发展集团),但该集团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中,已有中水渔业(000798,股吧)和农发种业(600313,股吧)两家公司率先停牌重组。
每经消息,有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中粮系”,“农发系”旗下3家上市公司已有两家开始实质性的重组,如此高效率运作,使旗下中牧股份(600195,股吧)更引人注目。
“农发系”高效率停牌
在国资委7月15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国资委选择6家央企开展试点改革,改革内容包括了:央企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央企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等。
上述6家央企包括中粮集团总公司、中国医药(600056,股吧)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等,也相应刺激了旗下上市投资标的股价上涨,如“中粮系”旗下中粮地产(000031,股吧)、中粮屯河(600737,股吧)与中粮地产等均受到资金追捧。
然而,在上述6家改革试点央企中并未涉及农业发展集团。尽管如此,“农发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水渔业、农发种业已经发布了重组停牌公告。
今年3月31日,中水渔业公告正在策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农发种业7月18日也发布了正在策划重大事项停牌公告。
就本次农发种业的停牌,有券商分析师称,农发集团旗下,海外有420多万亩地,国内有24万亩黑龙江牡丹江军马场土地,330万亩甘肃山丹马场土地,耕地面积近60万亩,没有荒地,都是草地、林地。一部分承包给职工个人种植经济、粮食作物,另一部分承包给农发种业制种,存在资产注入预期。
中牧股份获高度关注
有分析人士认为,农业股中,“农发系”与“中粮系”有望成为改革先行军,加之“农发系”企业自身正推动业务转型,有望中长期提高经营效率、提升利润增长水平。
在农发系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中,除农发种业、中水渔业停牌外,当前尚未停牌的中牧股份具有较高关注度。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中牧股份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动保(动物保健)生产企业,已于近两年开始布局非强免疫苗(兽用非强制免疫用疫苗)市场化销售,并建立自有销售团队。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点来自于动物疫苗产品的全面市场化销售,近期公司已完成疫苗生产线升级改造,产品质量和产能均可提升至市场苗标准。
另一方面,有报道称,部分政府招标疫苗品种有望于2015年改革为市场化采购形式,具有产品储备和生产条件的动保企业市场空间有望大增,中牧股份作为改革先锋及受益企业,或将提升利润增长水平。
尽管市场的关注度较高,但是中牧股份证券办相关人士也表达了谨慎的观点。据该人士介绍,中农发集团旗下兽药的大部分优质资产已经在中牧股份,剩下的相关资产已不太多,公司目前也还未收到进一步的通知。
不过,有业内人士依然看好中牧股份的投资价值,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中牧股份产能瓶颈预计将于2014年下半年得到解决,悬浮培养工艺与市场苗产能的释放将会使得公司站上新一轮的增长台阶,中牧股份的资源优势巨大,内在挖掘潜力巨大,他认为,2014年将有望成为公司掘金元年。
中牧股份:兽用疫苗品种扩充,产能逐步投产
一季报业绩低于预期。1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7.40%;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14.86%;实现EPS0.25元。一季报业绩低于此前预期0.32元,主要因为口蹄疫疫苗收入同比下降,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
兽用生物制品业务持平略降,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1)兽用生物制品: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约4.2亿元,同比持平略降。其中,畜用常规疫苗凭借ST猪瘟疫苗、猪圆环疫苗等优质新品销量增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40%,猪蓝耳疫苗与猪瘟疫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4.7%,禽用常规疫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4.5%;口蹄疫疫苗因14年强制免疫疫苗政府招标中牛口蹄疫三价疫苗招标量显著增长、对二价疫苗具有替代作用,而公司暂无三价疫苗,致口蹄疫招标疫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禽流感疫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约8.0%。(2)其他业务:兽用化药业务同比增长约70%,饲料业务同比下降约8%。(3)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一季度期间费用率约19.2%,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4.4%,销售费用率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0.3%,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主要因为会计确认引起的季度波动,预计二季度将有所改善。
疫苗品种扩充,产能逐步投产,推动公司发展提速。(1)招标疫苗品种扩充:目前公司已开展牛口蹄疫三价疫苗研发、试生产工作,预计二季度将申报产品批准文号,有望于下半年“秋防”实现产品上市,参与三价疫苗“秋防”招标。(2)产能如期投产:预计兰州生物药厂、保山生物药厂悬浮培养产能将于6月份如期投产,成都药械厂新增产能将于14年11月提前投产。届时口蹄疫疫苗悬浮培养年产能达到约31.2亿毫升,同比增长约55%,有助“秋防”期间口蹄疫疫苗产能扩增;非口蹄疫畜用疫苗产能达到约22.8亿头份/亿毫升,同比增长约24%。(3)新品陆续上市:预计猪蓝耳-猪瘟二联活疫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活疫苗等常规疫苗将于下半年陆续上市,同时产能压力缓解后猪圆环疫苗、ST猪瘟疫苗等已上市的优质常规疫苗新品有望持续增长。
维持“增持”评级。14-16年,假设口蹄疫疫苗销量分别为9.6/10.1/10.6亿毫升、畜用常规疫苗销量分别为8.2/8.6/8.9万毫升/万头份、兽用化药销售收入分别为4.7/5.6/6.7亿元,预计实现净利润2.85/3.73/5.03亿元,同比增长20.8%/31.1%/34.6%,实现EPS0.66/0.87/1.17元。维持盈利预测。伴随牛口蹄疫三价疫苗上市、产能扩增投产、常规疫苗新品上市,有助下半年公司业绩增长提速,重申“增持”评级。
中水渔业经营稳定,未来看大股东的重组与整合
来源:长江证券(000783,股吧)罗嘉全撰写时间:
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50,383.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32%,实现利润总额7,315.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73%,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827.8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69%。每股收益0.18,分红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0元(含税)。
从主营业务来看,公司的捕捞业,房地产业和修船业的收入分别是27,155.33万元,18,083.01万元和4,924.93万元,其中当期的房地产的净利润是3105万,主要是韶关市兴盛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天鸿居”项目一期开始销售。
公司属农业类海洋渔业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是远洋水产品的捕捞、储运、销售和进出口等。2012年,公司主业在已经连续几年保持持续增长的业绩后,突然遭遇巨大困难与挑战,包括渔业资源继续处于周期性低谷、鱼价大幅下滑、成本刚性上升、入渔政策变化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但公司董事会、经营班子通过调整应变,积极尝试主业作业结构调整,精打细算增收节支,加快陆上项目发展,提高效益贡献,努力推动各项业务平稳运营,最大限度抵御了主业困难带来的冲击。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稳定,效益较上年增长。
期间费用:三项费用合理控制,有所下降
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总体上有所下降,分别是1870万,5788万和-377万,其中经营费用下降39%,财务费用下降32%。
公司投资亮点:
1、公司大股东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是国务院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在我国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捕捞船队,是中国最具实力、综合性的国有大型水产企业。
2、公司在海上鱿钓船队已成规模基础上,下一步重点建造新型冰鲜金枪鱼钓船,以进一步扩大金枪鱼船队规模,力争两种作业渔船数量、捕捞能力和生产经营水平居于我国同行业前列。
3.禽流感H7N9短线造成海鲜的水产品热销,短期对禽类产品的代替,禽流感影响市民饮食消费习惯,以水产代替禽类。
4.未来主要看集团的资产整合,重组:公司高层曾表示大股东将在适当的时候把远洋渔业中的最优秀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里,中农发旗下另一块远洋捕捞业资产,为中国水产总公司,水产总公司远洋捕捞作业,以西班牙拉斯基地为作业指挥中心。中国水产总公司捕捞作业与运输补给配套完备,自成体系;拥有各类捕捞作业、运输补给船只250多艘;在大西洋(600558,股吧)、印度洋、太平洋(601099,股吧)、南极等海域作业;主要捕捞品种为金枪鱼、硬体鱼、软体鱼、甲壳类等;年捕获量达10万吨,规模几乎是中水渔业的十倍。如果此资产能择机注入上市公司,中水渔业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无论从资金、人员、装备、作业范围,捕捞经验以及与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是国内的翘楚,中水渔业将充分依托这一优势发展壮大。
5.国家海洋局4月11日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做了全面部署,随时国家对海洋经济与资源,同时国务院批准设立首个以海洋经济舟山群岛新区,公司未来也迎来新一轮的政策支持发展期。
6.参股华农财险: 初始投资1.1亿元持有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22%股权,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财产保险公司,是由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牵头组织,由公司,中牧股份等主要意向股东共同发起的股份制企业。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2008年以来分批建造新型多冷藏方式金枪鱼延绳钓船,对技术装备等进行了连续的创新升级,更加适应作业方式、渔场资源和入渔政策等变化,并形成了冷鲜、普通冷冻、半(准)超低温冷冻、超低温冷冻四个产品系列,单船技术装备和船队整体产能、效益显著提高。2012年通过将鱿鱼钓船改装兼作秋刀鱼,形成了对秋刀鱼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丰富了生产作业方式和产品种类,成功实现一艘渔船两种作业方式,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和项目稳定性。今后,公司还将继续以新建、改造更新、改装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渔场资源、渔具渔法研究、优化生产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加大产品研究、细分市场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以国家远洋渔业发展导向为指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变化和国家政策,坚定推进主业发展,继续巩固和扩大现有主业优势地位,适时拓展新的主业平台,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专业化体系化运营水平,坚持陆上辅业适当补充,海陆互补,实现企业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远洋渔业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共存、发展与调整并行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国家对远洋渔业的扶持政策可望持续和加强;但另一方面,远洋渔业资源的管理和限制越来严格,发展空间受限,油价、劳动力等刚性成本上升趋势难以逆转,国际、国内竞争进一步加剧。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要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大洋性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并购过洋性渔业项目等方面做文章。此外,企业可通过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升级、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主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及扩展生存能力。行业结构性投入失衡以及同质化严重是目前竞争基本格局,企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布局和提高远洋捕捞项目综合运作管理水平。
(2)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未来的主要看点还是集团对公司的资产整合和国家对远洋渔业的扶持政策持续加强。维持“买入”评级。维持公司2013年股价11块的目标及2014股价15块目标。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滑的风险,风险提示:油价继续高位上涨,劳务、物资等成本上升,汇率损失进一步扩大,行业严峻局面没有得到缓解,造成主营成本居高不下。
农发种业:持续并购,转型种业
1、公司基本情况农发种业是一家以农资贸易、农作物种业为主营的公司。其中,农资贸易主要为化肥进口;种业主要包含水稻、小麦、玉米、甘蔗、马铃薯、棉花、油菜等多个品种。
主业转型为种业。公司近两年主营业务已经向种业转换,2014年1月公司名称由“中农资源”改名为“农发种业”,体现了公司做大做强种业的战略意图。从毛利角度看,2013年公司种业毛利为16338万元,农资销售毛利为1095万元;
种业已经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从近五年各个业务收入和毛利的贡献比例来看:化肥销售为主的农用物资的销售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农资贸易业务的营收体量较大,2013年公司种业营业收入占比仅为18%。
2、公司种业发展思路通过并购迅速做大做强。在种业行业低谷期,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快速壮大种业业务的意图较为明显。公司先后收购河南地神、广西格霖、湖北种子集团、中垦锦绣华农以及山西潞玉等种业公司,逐步实现其在小麦、水稻、玉米、甘蔗等多品种的种业布局。我们预计,公司仍将可能继续对种业进行并购和整合。
3、公司能持续并购的核心因素控股股东大力支持。农发种业的控股股东中农发展集团是国内唯一全农业央企,而其在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种业板块实力较弱,在国家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公司的背景下,中农发展集团致力于把农发种业打造成优质的种业平台,在控股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农发种业做大做强种业的动力较足。
稀缺的资本平台。央企中上市的种业公司只有农发种业,与同类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明显的融资优势,资本平台的意义较大。
公司对改制的科研院所吸引力强于民企。公司的并购是对“育繁推”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品种的开发能力是种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科研院所改制的大背景下,种业公司对科技人才的争夺必将呈现白热化,而农发种业公司的央企背景以及其灵活的激励机制会对科技人才有更大的吸引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