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接下来,小五就跟大家分享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即股权增持或减持引起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大家应该都知道,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法、成本法之间一共6种转换情形。
增持: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权益法转成本法;
减持: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转权益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期股权投资增减时的会计处理方法。
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
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
当此前持股比例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对价的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这次付了多少就记多少】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
投资方因追加投资,提升了持股比例,变成了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此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交易性金额资产
银行存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3、权益法转成本法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需要考虑“同控”和“非同控”,从而确定长投的入账价值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还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同控合并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货
资本公积
非同控合并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4、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
1) 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股权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2)剩余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剩余部分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部分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5、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
投资方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收到多少钱,就记多少)
贷: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剩余股权转换为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当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6、成本法转权益法
投资方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控制的,但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转换模式应对剩余股权视同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也就是需要追溯调整。
1)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收到多少,就记多少)
贷: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剩余股权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原投资日至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方法转换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关注“51账房”,一起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下一期我们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期待您的阅读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