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从经济、科技、环境、社会四个维度考察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分析2001-2019年31个省、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
2001-2019年,中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逐步上升,工业升级动力持续增强,绿色、低碳、智能化产品增长势头良好,国民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持续提升,并因此释放出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红利,全国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均值由0.689提高到1.130,发展指数将近翻一番。
经过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时间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6)为匀速上升阶段,新世纪初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高质量发展整体综合指数较低,仅为0.68,此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实施,高质量发展指数在2006年时达到0.797,该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发展走势相当稳健。第二阶段(2006-2009)为短暂波动逐渐趋于稳步发展阶段,2007年虽然其他子系统变化不明显,但是经济曲线明显下滑导致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出现波动,据资料显示受到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该阶段国内经济同样受到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及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等负面影响,但2008年过后总体回归平稳上升趋势。
第三阶段(2009-2019)快速发展阶段,在2009年之后我国直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步提高和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在十九大召开之后,各省市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我国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科技-生态-社会四元系统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2019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为7.08万元;科技行业,新动力发展速度加快,战略新兴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07万公顷,并有效治理5.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总体来说,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各项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同比增长8.9%。
基于学者研究期内三个重要年份中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分异和分布形态可见:
①经济子系统和科技子系统空间分布具有共性,均整体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态势,东部沿海省份系统发展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环境子系统呈现U型分布,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较高,而东南沿海省份环境治理水平居全国前列,使得东部和西部的环境子系统水平均高于中部省市;
③社会子系统整体由T型分布变为发达地区集中于东部和南部,据统计数据显示,中、西、东部皆有社会子系统发达型省份分布,尤以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城市化进程最快。
经济子系统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但总体向好,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成效显著。2001年以来,改革开放实施十余载,我国国民经济不断探索实现中长期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途径,稳定完善经济调控体系,发挥市场优势,坚持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机制。2019年,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全国GDP现价总量为98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省经济子系统得分由期初的0.168增长为期末的0.510,其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并举,高级生产要素日益完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在这一阶段,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渐形成与完善,其中北京市、广东省和江苏省三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发展状况比较好。科技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但地区差异极大。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创新的重要性,并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与地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期内,全国科技子系统得分平均值由0.048增长为0.153,发展势头良好。
但我国各省份科技子系统发展潜力悬殊,极差从期初的0.166增长为0.520。其中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群实力强劲,一线城市京、沪、津、粤、苏、浙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在全国前列。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科技发展平均值达到0.4以上,并且研究期内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但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仍旧落后,科技产业化步伐较慢,与东部地区仍有巨大差距。环境子系统得分水平,总体呈西部向东部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
基于环境承载力、绿色发展、环保治理三方面指标的变化,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为环境子系统发达区,在此期间发展较好的地区有逐渐向东扩张的趋势。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可开采资源,占全国80%以上的水资源,西部山区资源十分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和大部分草地面积都极为广阔。我国坚持履行科学发展观,同时出台了较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得研究期内各省市环境子系统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环境子系统省际极差由0.275下降为0.166,表明各省市环境状况皆有明显提升,差距逐渐减小。
西藏历来保持着良好的地理环境条件,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7.5%,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1.24%,并且政府及时发布和推进环保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国界河流(湖泊)水质监测等工作。此外,东部地区由于工业发展迅速,能源和污染物的大量消耗,但随着环保的加强和措施的跟进,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子系统也逐渐提高。社会子系统是指以城镇化、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文化、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交汇,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指通过加强社会经济保障制度建设,强化社会凝聚力,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建设,充分协调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期内,社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发达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社会发展模式逐步趋于稳定与完善,社会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标从0.27提高到0.45。京津冀和江浙沪四大城市,在交通便利、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上都比较突出,而在西部,则因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社会子系统发展水平中处于较低的地位。
作为社会领域重要的参考指标,以“城市化率”切入,2019年,全国有13个省份的城市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的城市化率达到了88.30%,而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四省的城市化率均低于50%,表明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且严重影响西部地区整体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从社会层面来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全社会各领域,抓住新的发展趋势,统筹推进社会民生、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兜牢民生底线,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具活力的动力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