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事的是金融类的教育行业,无形中,也接触部分各种从事金融投资和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在和他们日常交流中,发现大家对实践的投资,比较感兴趣,但细了解后,发现绝大部分人的投资,基本都是盲目的。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往往是受制于工作所限(比如有任务)或盲目的听从和跟风,我结合我过去十年以上的“个人”投资的思考,形成了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投资本金始终在自己的“视线”内。
1、只投“公募基金”+“股票”。
投资本金的相对安全很重要,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视线”和控制,就容易被一些人钻了空子,导致最后的结果是本金都拿不回来。公募基金监管较为严格,不太可能出现管理人携款潜逃的事情,买卖股票,也类似。且这两种的投资品种,如需要用钱,赎回或卖出,也非常的方便,可兼顾自己的流动性。
2、至于其他的投资品种,如,民间借贷、P2P、私募产品等,相对不透明,一旦投资进去,本金就完全脱离自己的“视线”,不受自己的控制,碰都不碰。
二、重在自己分析,形成一定投资逻辑,才会下手。
1、相信自己,不信“荐”股。
十几年前,一开始入市时,自己啥都不懂,就盲目的咨询各种有经验的投资人士,让他们给推荐股票,跟投了2年,钱没赚到,学费没少交。
最后的总结:不轻信别人,只信自己的判断。
2、形成自己的投资分析逻辑。
我会在“头条”上,看各种财经类的文字及各种所谓的“大V”的荐股,他们对一些行业内的股票及分析,还是很有价值的,就看您怎么去分析提炼。
如,2021年9月,我看一篇文章。讲的是天然气行业的“淡季不淡”,大意如下:夏天是天然气的需求淡季(冬天是旺季),正常天然气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第二季度相对会比较差,但现实是,二季度财报反而表现不错超过往年,那就预示着到了淡季,财报会更好看,我结合这篇文章及文中的推荐的股票,挑选了两只,获利还行。
3、挑选具体的股票,侧重在行业选择。
在朝阳的产业中,挑选股票,盈利的概率会更大一些。一方面受各种资本关注,题材也比较受热钱的喜欢,另一方面,朝阳产业的发展,会跑出一批比较优秀的公司,比如前两年比较牛的“宁德时代”,就是新能源汽车中,典型的代表。
4、具体的个股选择,侧重于盈利能力。
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优劣的指标很多,我们普通投资者也关注不过来,甚至很多都看不懂。我一般重点分析财务报表,重点关注盈利能力指标,会选择财务比较健康,产品利润率在20%以上的才买。个人逻辑如下:公司的利润率高,证明对产品议价能力强,说明产品的技术含金量高,竞争性相对小一些,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大一些。
三、自己暂时看不“懂”的,不买。
前段时间,有伙伴推荐“氢”能源类的股票,我从2021年,也在关注“氢”能源类的各种文章,从各个角度,都会分析该类行业的现状及未来的想象空间,综合比较一下,个人对该行业的前景,有些看不懂,所以暂时没有参与。
现在各种所谓的“新”的概念也比较多,大家还是慎重一些,从不同角度,多去看看。就比如REITs基金,个人养老基金等。更多的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来客观分析,比如,我发现我家小朋友喝的饮料口味,就比较新奇,我就会看看此类饮料所属上市公司,从而看看有没有投资机会。
四、勇于尝试“新”的投资方式。
所谓的“新”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对于一个没有股票账户的人来说,开股票账户买卖股票,就是新的。
我原来仅限通过银行渠道购买“公募基金”,后来感觉成本太高,我就通过“**基金”买,手续费就便宜不少,再后来,尝试了下“场内”基金,我尝试了一下,发现交易成本更低,也更好的能跟踪一些“行业”指数,进出也方便,后续就逐步转移到场内基金的交易。
对于我们来说,很容易待在一个舒适区域,不太喜欢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但适当的去尝试一下自己没有做过的投资,也就是所谓的“新”的投资方式,可能又会发现一些新的大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