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解释了企业的利润不能等同于现金,是因为利润转化成现金是有一定时间差的。并且提到高质量的利润最终会转化现金,而低质量的利润不但不会转化成现金,反而会是企业的潜在风险,最终成为企业的损失。文章最后留了个小问题,有哪些低质量的利润?有些简友回答的非常不错。
那么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就接着这个话题来谈一谈利润质量好坏的问题,即如何评价一个企业利润质量的好坏?
下文准备从六个方面来讨论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利润质量; 二、利润产生的过程; 三、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 四、分析利润质量的方法和参考指标; 五、利润质量分析需要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特点 六、企业利润质量恶化的信号
在评判利润质量的好坏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利润的质量以及利润的形成过程。
一、利润的质量
利润的质量可以参考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评价,从合法合规性、持续稳定性、满足用户可用性等方面来考量。
利润的质量是衡量企业利润在形成过程中以及利润结果:1)是否具有合规性;2)是否具有可持续性;3)发展趋势是否具有稳定性;4)以及利润是否具有现金转化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高质量利润需要同时具备以下特点:利润形成过程合法合规;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并且盈利模式可以持续;利润发展趋势相对稳定;利润能及时转化为现金。
二、利润的形成过程
利润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利润在会计上用以下等式计算:
利润=收入–费用
如果将利润形成的过程比分蛋糕,那么分给其他人之后,剩下的最后那块蛋糕就是留给企业的净利润。下面我们以面包店卖出一个价值100元的蛋糕为例,来解释利润产生的过程(各项成本费用为按比例估计值):
蛋糕的利润产生过程
蛋糕的利润产生过程示意图
三、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
透过利润产生的过程,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
1.盈余管理行为对利润质量的影响
企业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如薪酬、期权、职业发展等)或企业利益(上市、借款、避税等)考虑,会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即在会计准则、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从而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因为会计准则有很大的政策选择空间,所以,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企业经营的任何环节实施盈余管理,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
1)企业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存货的计价方法改变来调整企业利润。
2)通过设计合同结算方式、控制交易时间、地点、改变会计估计方法等改变收入或成本支出,进而调节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3)通过控制企业研发费用或广告费用投放的比例、生产线的增减、收购或出售另一家公司等,会影响某一期间的企业利润。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虽然实现了管理者或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无疑这种人为的操纵会使企业利润的质量下降,而损害其他公众的利益。
所以,在分析利润质量时,需要关注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对利润的影响。
2.收入的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收入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主要的销售贡献区域、客户群体构成、产品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行业增长率、产品定价能力等。无疑,稳定的盈利模式、行业内有竞争力的、高质量的产品及稳定的客户群体,是高质量利润的基本保障。
3.信用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
宽松的信用政策和稳健的存货投资策略,通常会对销售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这意也味着要承担较高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以及潜在的坏账风险。同时,由于信用销售存在较大部分收入没有及时转化成现金流入,从而降低了利润的质量。相反,严格的信用政策和激进的存货投资策略,则不会降低利润质量。所以,分析利润质量时要考虑信用政策和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
4.关联交易对利润质量的影响
企业出于集团利益考虑,往往会通过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转移定价、资产重组等方式,达到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税负、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等目的。但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并没有真正增加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利润,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质量。
四、利润质量的分析方法
1.剔除异常利润法
即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扣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尤其应注意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次性的偶然收入。
(1)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获利的主要来源,是企业能正常运转经营的根本,是企业盈利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利润质量越高,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可能性才高。该指标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的主营业务发挥了其关键性的作用,对企业的盈利作出巨大贡献;该指标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有部分来自其他项目,企业的利润是暂时性的,利润的质量不够理想。
(2)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上年营业利润–1
营业利润增长率体现着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该指标高体现着企业未来发展壮大的趋势和成长性好,该指标大于0,利润质量越好;该指标小于0,说明表明营业利润有所下降,利润质量不理想。
2.剔除关联交易法
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予以剔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关联企业的依赖程度。如果主要依赖于关联企业,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进行交易以调节利润。
最常见的关联方交易是商品或劳务交易,还有如固定资产、股权的转让或债务重组等交易。前者属于经营性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如果以市场价格成交,对利润质量的影响不会很大;后者属于非经营性交易,具有一次性或偶发性的特点,由此形成的利润在利润质量分析时应重点关注。
3.剔除不良资产法
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递延资产等虚拟资产和长账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净利润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说明企业有调节当期利润嫌疑。
4.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1)权益报酬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权益报酬率(ROE)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和同期、同行业相比较,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股东运用其资金获得收益越大,获利能力越强。
另外,由于企业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会导致不同的资产结构,产生不同的利润结构,因此,还有必要对企业的各类资产分别进行盈利能力分析。
(2)经营性资产报酬率
经营性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性资产平均余额
(3)投资性资产报酬率
投资性资产报酬率=投资收益/投资性资产平均余额
通过比较投资收益与投资性资产、核心利润与经营性资产之间的相对盈利能力差异,也可以判断出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是否存在利润操纵嫌疑等。
5.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法
将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分别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利润质量稳定性和成长性。主要有三个指标可参考:
(1)利润含金量
利润含金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该指标若大于或等于1,说明企业利润有足够的现金保障,利润质量好;若小于1,说明利润中有大量的现金在应收账款中未收回或有利润操纵的可能,利润没有足够的现金保障,利润质量差。
(2)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
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总量
现金流入总量包括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决定着企业利润是否稳定可靠,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利润主要通过企业的主营业务来实现的,利润的现金转化能力好,利润质量高。相反则说明企业过分的依赖投资和筹资活动获得现金,未来发展趋势不理想。
(3)销售收现比率=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
该指标比率越大,说明应收的收入转化为现金的能力越强,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管理能力强,收入质量越好;比率越小,说明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管理能力弱,收入变现能力低,不排除企业管理层有虚增企业收入,粉饰报表利润可能。
五、利润质量分析要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行业特点
企业同人的生命一样,是存在生命周期的。人的生命周期是从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直至老年。同样,企业也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青春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和业绩目标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利润的质量分析时,不能仅凭上面的一种或指标就判断出企业利润质量的好坏。通常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同行业企业指标相比较,多个方法和指标之间分析结果相互印证,才能得出正确判断。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现金流和利润特点
六、成长或成熟企业利润质量恶化的信号
一个成长或者成熟企业利润的质量恶化,往往是个缓慢的过程,有时也可能相当隐蔽。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变化总会在企业经营的某些方面显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常见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扩张过快 2.企业过度举债 3.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频繁变更、审计报告出现异常 4.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变更频繁 5.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收账款帐期的不正常变长 6.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付账款付账期的不正常延长 7.企业存货周转变慢、周转天数变长 8.企业无形资产或者开发支出等资产项目规模的不正常增加 9.企业的业绩过度依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10.企业利润表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项目规模出现反常走势 11.企业反常压缩酌量(选择)性成本支出 12.企业有足够的可分配利润,但长期不进行现金分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