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经营风险有哪些(企业经营常见的10种风险)

01、法律风险

企业合规建设的推进,对严格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促进法治基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发挥民营企业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很重要。

 

企业防控风险的关键,是防范商业风险的同时防控刑事风险

如果企业被追究刑事责任,会严重影响商业信誉和后续发展,甚至有可能一“遭”毙命,直接倒闭。

 

企业人员常见犯罪行为,比较熟悉的是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另外还有其他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形,法保网为您深度解读,一一解析。

 

【1、盗窃罪/职务侵占罪】

盗窃罪——盗取公司财物:

■ 数额较大(价值人民币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或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 数额巨大(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位己有:

■ 侵占财物的数额达到六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侵占财物的数额达到一百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企业需要防范员工以职位便利,盗取公司财物,或是以公司名义从客户手中收取货款非法占有,或是在离职时直接带走公司为便利发放的工作手机等行为。

 

【2、商业受贿罪】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 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包括:主动索取或他人主动送予;违规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等。

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他人应当得到的合法利益;不应当得到的非法利益。利益是否谋取成功,不影响该罪成立。

 

【3、商业行贿罪】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非国家工作人员,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

■ 个人行贿价值六万元以上、单位行贿二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对个人、或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行贿价值两百万以上的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不正当利益】是指获取的利益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规章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贿赂以下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1)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

2)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3)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经营者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否则会被认定为经营者行为。

被追诉前行贿人主动交代行贿行为,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行贿罪与商业行贿罪不同。

【行贿罪】是企业在经济往来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构成行贿罪的:

■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

■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以企业当地具体的立案数值为准。

 

【5、挪用资金罪】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 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需要区分进行盈利活动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

1)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2)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六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数额在六百万元以上的,为数据巨大。

 

【6、侵犯商业秘密罪】

盗窃技术成果等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定罪处罚。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以上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

■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达到情节严重的追诉标准,一般情形为:

1)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

2)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

3)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

4)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

【情节特别严重】一般是指如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7、偷税漏税罪】

【偷税】是指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

【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

■ 数额较大(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 数额巨大(十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

■ 数额较大的,按规处罚;

■ 对多次犯有偷漏税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两年内因偷税受过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以偷税罪定罪。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规处罚。

 

【8、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为他人或自己虚开,或让他人为自己虚开,或介绍他人虚开。虚开的税款数额应当为税款金额,非票面金额。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虚开的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2)虚开的税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3)虚开的税款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的:

■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9、重大安全事故罪】

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

■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安全生产设施包括】用于安全生产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用于逃生的安全通道等。

【安全生产条件】企业要保障劳动者在安全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产作业,提供安全防护用品和防护措施。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3、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形。

 

情节特别恶劣:

1、造成死亡三人以上或者重伤十人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

3、其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或者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10、非法经营罪】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

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

3)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

4)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1)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壹万元以上的;

2)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同种非法经营行为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进行同种非法经营行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的。

 

02、法律贴士

企业应当强化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备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体系,完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抓紧强化风险管理工作,减少企业风险,维护企业权益。

 

一般企业经营中,最需要防控的法律风险就是合同。合同不单是一份商务文件,同时也是一份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旦签订合同,不管是劳动合同,还是买卖合同,或是投资合作合同,都会涉及到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涉及到企业的利润和成本。

 

一份合法合规的合同,不仅能规范合同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保证双方权益的实现,还能提前约定违约事项,风险发生时降低企业损失。

另外还需注意防控劳务风险,企业应当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制度去管理人,规范用工。

 

中小微企业的风险防控,要兼顾效果和成本,最好的办法是寻求专业法律服务,减少纠纷,把控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