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管理,是一种经济理论概念,发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指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预期,求效果最大,副作用最小。该理论具体实践为通过对政策工具的界定、对政策调整时机所应具备条件的解释,以及定期举行会议并公布会议纪要等,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被预见。
美联储是最擅长、最频繁运用“预期管理”理论。比如,由于此前美国不断放水,推高股市,但同时造成高通胀,使得美联储不得不开始加息,而加息股市就要跌,股市下跌,美国股民的财富就要蒸发,而美国人的财富都在美股里,但不加息通胀会继续。因此会造成一个两难的窘境。
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的套路就是在议息会议前放出鹰派言论,比如加息75个基点,然后真到议息会议时,只加50个基点,这样,市场会认为不及原本的加息预期,利空落地,股市反而上涨。尽管最终的最终,并没有什么用,但在一段时间内,预期管理可以让股市回升。
在处理台海问题时,拜登及其幕僚团队采用的“切香肠”策略,其实就是运用“预期管理”理论。比如,前段时间美国国务院更新官网,将“不支持台独”下架,这一度让岛内台独产生打了鸡血的兴奋,同时也引发我们外交上的强烈抗议和武装直升机跨越台海中线军事举动,总之就是先让人产生一个不好的预期。
然后呢,再缓和的动作,现在美国国务院已经更新官方网站,重新将“不支持台独”内容补充上来,让人觉得好像没有那么差,还可以和美国继续谈,甚至让人觉得美方做出了让步,这样为了换取美国本来就已经承诺的东西,又要付出了一些代价。
如同“狼来了”的故事,美联储会不断地骗人,美联储会不断地制造加息的预期,但这潜在导致美联储公信度降低,市场越来越不相信美联储所谓的政策正常化以及开始再次加息的言论。
同理,拜登一方面言之凿凿,声称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但另一方面又不断以“打擦边球”和“切香肠”方式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在亚洲打造遏华包围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