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隶属医疗器械制造行业,主要业务涉及医用骨科植入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脊柱类植入物和创伤类植入物。
业绩增长较快。前三季实现营收4.18亿元,同比增长55.74%,实现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42.16%,每股收益0.55元,加权ROE6.63%,流动比5.56,速动比4.98,资产负债比11.79%,偿债能开较强。毛利率90.29%,净利率27.09%,处于较高水平。
业绩增长原因是公司持续专注于疗法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市场接受度不断提升。 同时,公司坚定执行渠道下沉的既定战略,进一步扩大销售团队,加强销售渠道拓展,加大疗法创新产品的线上、线下医学教育培训,全力推进市场开拓,在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 的大环境下,公司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取得了持续增长。
国内脊柱类植入物细分领域少 数具备从临床需求出发进行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内脊柱细分领域规模领先、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并在行业领先、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之一。除了在传统的骨科植入耗材领域内加强研发创新 外,公司积极拓宽产品线和临床解决方案的实现边界,已在超声骨刀等有源设备领域开展 布局,从 专注于骨科植入物等产品的研发到关注整个手术解决方案的提供,拓展临床解决方案涵盖范围,在运动医学,新材料 应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和 3D 打印等骨科相关领域也在不断加强研发和战略布局,在国内脊柱植入类耗材市场份额中,2019 年市场份额占比 3.79%,在全部厂家排第五,国产厂家 排第二。
公司科研创新能力具备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硬组织病损精准治疗个性化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项目,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新型脊柱肿瘤外科治疗内固定器械系统临床研究和产业化项目,新一代颈椎椎间盘假体的研发项目等。 公司拥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23 项、专利 125 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 28 项、美国发明专利 1 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 2 项、日本发明专利 1 项、韩国发明专利 1 项,国内 实用新型专利 90 项、德国实用新型专利 1 项,国内外观设计专利 1 项。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证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 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研发投入年增幅高达67.16%,在研项目包括脊柱矫形、3d打印等项目众多。
行业具备高成长性。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椎退变、骨折、脊柱侧弯、关节炎、关节 肿瘤等骨科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骨科植入物 手术普及率提升,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攀升,骨科植入性市场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据南方医药经济 研究所数据,2015 年至 2019 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7.03%,2019-2024 年复合增长率在 14.51%左右。
研发及管理团队优势。研发团队由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Michael Mingyan Liu(刘明岩)博士领导,刘博士在 骨科脊柱产品研发领域拥有近 30 年的国内外工作经验,具备卓越的研发设计与创新实力,为多项 美国和国际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公司核心团队包含毕业于清华 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研发人员,学科涵盖机械、工程力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为医疗技术创新性企业打下坚实科研基础。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跨国团队领导、市场开拓及企业管理经验,创立了先进的管理流程和体系,在产品设计、行业判断、临床反馈等方面根据市场变化完成产品战略布局,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
加强国际市场布局。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开发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骨科主 流市场。以专利创新产品为基础,通过与当地医生的研发合作,加强在全球高端市场,特别 是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骨科主流市场的学术推广和市场开拓,提高公司及创新产品在国际主 流市场的知名度,促进公司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
技术分析:目前该股经过前期回调整理,股价已经站上20日均线,走势形态显示企稳迹象,未来如果医疗板块风口来临,公司估值面临提升可能。
风险提示:行业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或无法得到市场 认可;技术泄密;医核心人员流失;应收账款增加存货增加产品质量产品结构单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