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是动态的管理过程)

高铁上,售卖水果的列车员经过,顾客问:有水吗?答:我是卖水果的。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是否随处可见?领导问某个事情进度,答:张三负责这个事情,我不清楚进度。表面上是和这个事情没有关系或推脱责任,根源上是专业化分工不足导致。

 

一.专业化分工渊源

劳务专业化分工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对于经济发展规律的解读。通过对工作属性专业化分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由此延伸出工作标准化,岗位技能提升等等,结合泰勒的标准工时研究应用,产生制造业第一条流水线作业,到如今的混合柔性生产线。

 

专业化分工目的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同时反映的是每一件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才去做,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成本更低,延伸出的便是丰田成功的法宝~人才培育。丰田汽车精益落地成功的根源是人才培育和持续改善。

现如今,企业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唯独没有淘汰人的说法。看似企业人性化,实则是盲目复制,更多的是面子,套路,效果甚微。关于人的培育和分工,应当由精益部门推进落实,方可真正发挥效果。精益是以结果和过程方法为套路,步步逼近真相,推进各部门蜕变,并非谈精益就得谈现场的误解。

二.专业化分工解读

1.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份内事情是基本要求,更多的是以项目,问题为导向的团队分分合合的动态过程,如何分工配合,协作达成目标。改善目标达成,项目结束,团队解散,维护阶段进一步分工至不同的部门,作为日常管理工作。这里需要注意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都包含改善和维持两部分。

2.以部门结果高效达成为导向的动态过程分工。例如,高铁卖水果的专业服务水果销售额目标,卖饮料的专业服务水销售额的达成。同一个市场,同一个部门,但两人业务互不干涉,假设2个人,1H各自循环走一圈。卖水来的时候,顾客没有意识买水,待想起来时,卖水果的到来,可惜不卖水。待下一个循环到此时,顾客已经下车。对于销售员损失了一笔订单,对于客户而言下次坐车得自己备水最方便。

这个事件中专业化分工做的好不好?以岗位来看是完美,但是以部门结果导向来看,不及格。专业化分工的目的是部门的效益最大化。对此改善建议是:卖水和水果岗位合并,推车上层水果,下层饮料。2人同岗位,0.5H循环一次,缩短周期。

三.专业化分工方法

1.面向现场操作人员的标准工时法,秒表法测量时间,均衡化产线,动态的调整人员作业内容,通过标准作业组合票标准化作业顺序,作业时间,作业手持,作业注意事项。也有成为定岗定编法,即:确定岗位,确定岗位的人员,确定岗位内容,确定时间等要求。

2.面向非直接作业人员的间接业务效率法,以方针管理方法,PDCA法,ECRS,标杆法,三级权责图等以业务目标,业务量大小,业务复杂度,业务周期性等共同判断不同时期的人员配置,组织分工。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若设立的部门没有发挥对应的作用,很可能会被取消合并。

以精益部门为例说明:

 

与辅导或交流过的企业精益人沟通,大多数都是抱怨企业对于精益的配置不足。具体是:精益人员太少,业务杂乱多;某些本该精益部门负责的业务被其他部门负责;领导很重视精益工作,但是没有实质性的支持;精益部门没有实质性的业绩,大多是协调沟通,统计类工作等等情况。

在此,请问精益工作应该全权由精益部门负责吗?答案是:并不是。

精益发展状态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水平。由此精益部门的发展也是伴随着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不断变化。一般经历的阶段有:工艺部门兼职开展,精益办推进,工业工程科管理,精益管理部运营,跨部门的中高层精益轮岗。真可谓星星之火 最终燎原。精益部门在这个进程中处于那个阶段并非完全由一把手决定,而是精益部门自身的业务水平决定。

因此,精益部门的壮大过程就是攻城略地,这一切源于结果导向,哪个部门真正有效的对公司创造价值。所以,在公司精益某种意义只是一个词而已,更多的是用精益的方法思考业绩,践行自身价值。

每一个企业的精益组织设置不同,业务不同,人员配置不同,最终精益水平也不同。我们可以对标优秀的企业做法,但更多的是结合当下公司情况,动态的合理专业化分工,而不是盲目的复制组织,复制业务,复制人员配置。盲目的投入只会是产生更多的浪费,所以不要问同样的配置,为何我们做不出同样的业绩!

专业化分工是动态的过程,也是组织持续改善的过程。最后,将今天读到一位有资深精益人解读丰田成功的隐性力量,分享给大家:

1.持续改进,尊重员工

2.单件流,一个流

3.3M,消除浪费,不均衡、不平准,人和设备的过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