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风险等级划分5个等级(防控方案风险地区等级如何划分)

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以下简称“第九版方案”)中调整的风险区域管控措施的变化,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进行了详解。

雷正龙说:“在‘第九版方案’中,高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的小区或者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进行研判、调整风险区域范围。”

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可以降为中风险区,之后如果连续3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外溢的高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中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风险区的划定范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划定。

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如果连续7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溢出的中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的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低风险区域人员离开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域人员,不需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发生疫情的县(市、区、旗)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所在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同时,“第九版方案”还明确规定,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如果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的传播风险较低,密接人员已经及时管控,经研判,没有社区传播风险,那么也可以不划定风险区域。“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雷正龙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