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主题投资怎么做?(A股主题投资攻略)

一季度马上结束了,回顾这三个月,毫无疑问今年会将是主题投资的大年。

一、经济基本面决定2023离不开主题投资

去年四季度全面放开以来,市场各界人士对今年的趋势性行情预期较高,尤其是经济修复相关的品种预期极高,但经济表现的现实情况却是“没有更差,但也没有超预期”。我们也反复强调过,经济的判定就是“弱复苏”,弱复苏意味着修复力度一般、修复需要较长时间。

去看资本市场,如果横向对比国内的股票、商品、债券、汇率,会发现全都处在一种迷离的震荡状态,无非各个市场去看震荡区间在何处罢了。

1、回到A/H市场做个回顾:

一月炒复苏(为何用“炒”这个词...请再看上文,我定义为一种题材炒作),二月开始炒人工智能浪潮下的TMT,3月在一些信息刺激下TMT的炒作风向从计算机、通信转向了传媒和电子(半导体)。

2、如果再用券商将2023和2019-2020的对比去看:

其实有一定的相似性。从历史情况来看,14-15年以及19-20年是典型的主题投资大年。但这两次主题投资盛行的时期又有显著差异,相比之下,19-20年的主题投资会更具有参考意义。与2019年相比,市场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上,包括经济修复的斜率与强度,同为内需支撑下的经济弱复苏,但是今年与2019年在经济修复的节奏与外部环境上有明显差异。

3、结论

不论是逻辑还是发生的事实都说明,市场今年主要以结构投资和主题投资为主,而在底层逻辑不变的基础下(国内弱复苏,国外看衰退),这一思路可能会持续整个年度。

二、题材炒作的发掘和持续性思考

1、关于题材的发掘——先买再研究

如果硬要马后炮去总结本轮科技浪潮的史诗级重要性:社会大众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奇点”时刻,将深刻改变未来生活与工作。所以AI和AI+投资是一个持续性大主题,过去一段时间关于人工智能技术进展和应用的消息不断涌现,证实了其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

但我们去看市场的真相:但凡参与过最近一个季度的主题炒作都知道秘诀是什么:先买再研究。

当市场出现一个新的热点时,关注度迅速攀升。通常,在新热点出现的第一波搜索热度上,市场反应较为理性,或许是因为了解的人较少。比如,我们其实在去年AIGC和ChatGPT的关键应用问世的时候就关注到了人工智能的历史性进步出现,然而在第二波持续搜索热度扩散时,市场参与才变得更为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的报告数量和搜索引擎的搜索数量几乎是同步的,这表明在这些新领域,券商研究报告并不具备领先优势,更多的是在做内容收集整理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主题热点的投资策略,或者说敏锐资金们的策略就是:

先进场,再去了解相关领域,然后再参加券商路演,了解更多信息。这样的策略有助于参与者在适当时机获利减持、降低成本。

至于后续市场走势,边走边看即可。

2、所有人最近最关心的持续性

没有业绩的主题或能持续一个季度,但持续若干个季度的主题行情背后通常需要有产业的背景支撑,因此,当下的主题行情可能都会面临业绩的考验。

科创类的主题在今年可能会有密集的轮动,相关的事件与业绩将会决定轮动的节奏与方向。不过,无论与2019年还是与2020年相比,从绝对涨幅看,当前的市场的涨幅都不算高。

当然,过于拥挤度赚钱难度也会加大,这是需要小心的。

结合近期观察市场的感受,最后做个总结:

准确地说,科技之外的地方,处在一种诡异的熊市状态之下。一些优质的个别食品饮料、医美品种,能涨涨已经极其稀缺。市场就是这么怪异,今年一头是科技牛,另一头是基金重仓熊。随便举个例,部分风电龙头,明明走的好好的,突然就会毫无理由遭遇机构和北上巨量的抛盘砸出大阴线,电新、复苏线基本就是这状态。

但科技,短期高拥挤状态下,赚钱难度也在加大,剧烈波动会导致容易出现巨幅亏损。

至于科技以外的复苏线、新能源,一要看国内外宏观经济情况,二要看海外的货币政策情况,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但也简单——看人民币/美元汇率,强就做复苏,弱就聚焦题材。

那么,交易的难度在于,仓位、节奏、题材内部的细分轮动以及在业绩验证期的应对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