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1、这两个等式是连在一起的,它的连接点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度增加额=利润表中年度累计净利润。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经营数据的真实性,利润表在很大程度上有虚假成分,现金收支流量表可以看出资金的来龙去脉。
2、对于这六个会计要素在数据反映上并不要求绝对精确,尤其在存货、债权债务往来及成本费用项目上可能因企业管理特定原因无法达到预期精确,但在恒等式数据方面要保持绝对精确,分毫不差。如存货帐实不一致,债权债务往来可能有明显错误但尚未对帐确认等。
3、从企业会计的工作流程及目标看,会有大量因素影响某个阶段会计要素的准确程度,但从累计结果看,时间越长精确程度越接近客观实际。如利润:N年累计准确度>年度累计准确度>季度累计准确度>月度数据准确度。
二、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业务性质的重要性与数据大小的重要性
1、这个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应用最多,也是实实在在的;在理论的掌握中,企业涉及的业务应是重要的,需要拓宽广度与钻入深度;非企业所有理论可暂时放弃。在业务处理上,掌握重要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2、业务性质的重要性:强制性原则的遵守、关键人的审批签字、容易产生不当损失的事项、业务的关键证据形式等。如采购品质不达合同标准,价格尚未调整的要重视;其它签字人都有,尚未有核准人的签字或直接听到付款的口令,要求付款应要重视;业务付款的相关手续中没有发票单据一般情况不得付款应予重视。
3、数据大小的重要性:金额存面大、金额周转大、单位价值大等如果管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办公用品仓库的进出存管理应简化,存货中数量多价格低的物品要简化管理,贵重物资、容易被盗或形成呆滞品的应予重视,生产销售周转大的物资要重视。
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
1、理论上企业业务只能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不能用收付实现制;
2、实际工作中,根据重要性原则,很多非重要性业务尤其是小金额业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手法处理,有利于会计处理效率与结果,但它并不影响权责发生制的整体效果。批量采购办公用品直接列入管理费用,不做存货处理,零星采购价值较大但又未达到固定资产的经营工具或用品,一般直接列支成本,不做分期摊销或五五摊销。
3、根据企业管理的临时特定目标,会偶尔变相使用收付实现制的手法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如成本费用不足,需要服务商提前开具发票,再后期提供服务。前期不断发货,未开具发票,不做销售处理,待对方需要发票收款时,再一次性做收入处理。
四、会计数据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会计数据的计算逻辑过程要严密,不能有一分一厘的误差;它的目的是对一项业务应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表达,而不是一个大概数据区间。它具有绝对性。
2、每一项数据都是由若干个基础条件数据来推算出来的,如果某个环节或多个环节数据不准确,它会影响最终的数据是精确度。在尚未发现基础数据出现错误或误差时,我们姑且认它是准确的,而且一般可以判断数据不会相差太大。它具有相对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1、业务的实质是需要通过形式来表达出来的,实质本身是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形式才是具体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尤其是书面形式更是直观地呈现。
2、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实质重于形式很容易表露出来,如果想用不真实的形式来充当实质业务,会有很多漏洞,自然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能够顺利执行。
3、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形式往往就是实质的呈现,不管这个实质是真实是还是虚构的;在监督缺位权力没有实质制衡的条件下,很多的“病官”“裙官”都有合法的程序与手续。这就是形式重于实质,在社会太过普遍。
4、现行的会计业务与同社会一样,实质重于形式的业务与形式重于实质的业务混合一起,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个原则是反过来利用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