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科学理论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安全行为科学与事故心理学的关系;②安全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③人的动机与行为的复杂关系;④从行为科学中认识人行为的复杂性及预防人为事故的难度;⑤如何用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分析“三违”现象。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需要注意的概念: 安全心理、事故心理结构、行为模式、行为激励等方面。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的重点: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目标;安全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学中的作用;从生理属性认识人的行为模式;从社会属性认识人的行为模式;影响人的行为因素体系;强化事故心理的因素;抑制事故心理的因素;测评事故心理指数的方法;人的行为激励理论和方法;将行为科学的理论具体应用于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把激励理论应用于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
行为安全应用行为科学强化人员安全行为和消除不安全行为
安全行为科学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学科基础上,是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及模式,掌握人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规律,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全行为的应用性学科。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安全为内涵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安全活动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的揭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理论及方法,并应用于指导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等安全对策,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
安全行为科学与安全管理学科有必然的联系。首先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所谓科学是人类社会历史生活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体系,是人类知识长期发展的总结。科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客观规律,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法则,解释事物现象,推动事物发展。安全管理就是研究人和人关系以及研究人和自然关系的科学。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与劳动生产之间的矛盾及其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及其对立统一的规律。以便应用这些规律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障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保持正常运行,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安全管理的职能来看,其管理的内容同其他安全学科一样,分为两个范畴:对人的管理和对组织经济技术的管理。在这两大范畴中,人的因素显得重要得多,因此,安全管理要注重人的因素,强调对人的正确管理,这就要求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他们在贯彻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等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安全行为科学就是承担这一任务的。安全行为科学实际上是安全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揭示人们在劳动生产和组织管理中的安全行为及其规律,去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为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的一门科学。它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目的在于控制并预测行为;强调做好人的工作,通过改善社会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工作效率。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和运用这种规律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服务。这里,预测行为指根据行为规律预测人们在某种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言行;控制行为指根据行为规律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人们的行为向社会规范的方向发展。行为科学是一个由多种学科组成的学科。人的行为是个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行为研究广泛地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例如生理学、医学、精神病学、政治学等等。在广泛的学科中居核心地位的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行为科学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例如,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可以应用于教育与医疗工作,研究纠正不良行为,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应用于政治领域,作为寻求缓和矛盾,解决冲突的理论依据等。
显然,安全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应用分支。安全行为科学不但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其服务,同时安全行为科学丰富了行为科学的内容,扩大了其内涵。因此,安全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在安全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学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