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的本质和需要避开的两个坑)

聊一下我对金融的浅见吧,日后读得多了,或许还会有更深的体会,但现在有些话还是不吐不快,对网友和读者做一些提醒。

本文字数:1700字,阅读时长6min

金融的本质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把社会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例如通过银行把老百姓的存款集中起来,贷给有效率的公司去使用,还有通过股市把股民的零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给上市公司去打理,目的都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社会生产率,从而让每一位参与者得利。公司规模和产能扩大,利润增加,从而可以拿出一部分钱用于分红,则股民得利;公司按时偿还银行贷款,银行按时归还储户的本金和利息,民众的存款获得保障,同时还能获得一部分利息,老百姓也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

以上是金融运行的简单逻辑,只要资金用得好,所有环节上的参与者都会受益。

但现实却大相径庭,金融变成了割韭菜和博傻游戏。这或许是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在作祟吧。

首先明确一点,只要金融市场上资金没有被有效利用,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承担代价(即损失),资金被浪费得越多,承受代价的人也就越多。而往往是想法越天真,行为越从众,知识储备越不足的人成为最后代价的承受者,这在我国10余年的股票市场已经反复上演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股票市场的割韭菜游戏,具体案例可看下图。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截图

股票市场原本目的是让优质公司通过直接融资来获得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回馈股民。结果由于监管不健全或者股市本身定位就是扭曲的,我国股市变成了类似上图这种城投公司的割韭菜工具。把股民的资金吸纳过来(新股认购时的操作,二级市场的炒作属于接下来说的博傻游戏),低效运行,肥了少部分利益相关者,钱被花光后,就让公司破产清算,股民的钱血本无归,然后这些有关系的企业换个壳继续在股市上进行下一波收割,监管形同虚设,整个社会为这种fb行为买单。

储户和股民的资金甚至被各种关系户利用规则漏洞挪用、盗用,这意味着资金的浪费和生产率的降低,整个社会的财富创造必然被削弱,这也是为何fb越严重的国家,经济越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即使一时的经济繁荣,国家也会被巨大的fb掏空,最终走向崩溃,北方的老大哥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再来看一下博傻游戏,定义见下图,这在经济泡沫中很常见。发生泡沫时,人们会陷入一种狂热的状态,资产价格越买越涨,越涨越买,信念越来越强化,从而忽略了投资本身的目的以及面临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知乎截图

投资的本质目的是因为这个产品能给你带来稳定的现金流,所以才去投它,例如存款的利息和股票的股息。每年的稳定现金流越高,则投资品越优质。而在投资狂热中,资产价格短期内暴增,投资品内在收益不可能跟着暴增,这意味着越到后期,投资回报率就越低,例如现在的房子随着房价不断被炒高,租售比已经低于2%了,比无风险的国债收益都低,那么投资房子还有什么意义呢?投资国债岂不是更好。这也是为何先知先觉者早就抛售房子,转投其它投资品的原因。而后知后觉者由于一直陷入投机狂热中,连这一点都想不通,只能最终被套,看着房子失去流动性,而最终赔得一无所有,例如下图。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另一个被投机者忽视的因素就是越来越高的风险。资产品的价格被炒得越来越高,就意味着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才能维持其增长。但社会的总财富是有限的,哪怕可以借贷,也只是扩大了接盘的规模,让这个泡沫再涨得更大一些而已。当所有游戏玩家都拿出了全部身家,透支完了所有信贷额度后,这个泡沫注定因无人接盘而迅速破裂。古今中外的所有泡沫无一不在重复这个游戏模式,也无一不会面临相似的结局,只是每一次的局中人都用这次不一样来安慰和说服自己,天真的以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最终可以安然脱身。但这是不可能的,参与投机的人越多,拿到最后一棒的人也就越多,想把这个棒子抛出去,让别人接盘的难度也就越大。大部分人都会在投机狂热结束后被现实无情痛击,会有很多人会因此患上投机失落症吧,这在历史上数次大的泡沫破裂过程中大量投机者跳lou就可以看得出来。

面对以上两种金融游戏,即割韭菜游戏和博傻游戏,我能给出的建议就是普通人学习和具备一些金融学常识,不要参与其中。无知让你成为股市上的韭菜,贪婪让你成为投机泡沫的炮灰。学点常识,远离骗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