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指标(资产配置里的两大理论基础)

投资组合理论

该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1952年首次提出,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资组合理论是指若干种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但是其风险不是这些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该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

所谓均值,是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单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相应的投资比例。当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红派息和资本增值两部分。

所谓方差,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们把收益率的标准差称为波动率,它刻画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理性投资者”如何选择优化投资组合。所谓理性投资者,是指他们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

这种投资组合的理论,在发达的证券市场,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对于国内市场争议还是比较大的。

 

经济周期理论

美林投资时钟(TheInvestment Clock),是美林证券提出的根据经济环境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的资产配置理论,它认为经济运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轮流成为不同阶段的优质资产。通俗点说,美林投资时钟其实是一种投资指导工具。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按照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不同搭配,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1、“经济上行,通胀下行”构成复苏阶段。此阶段由于股票对经济的弹性更大,其相对债券和现金具备明显超额收益,而在低通胀环境下,商品的投资价值较低;

2、“经济上行,通胀上行”构成过热阶段。在此阶段,通胀上升使现金面临贬值风险,货币紧缩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而商品则伴随涨价因素,将明显走牛,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资源类股票,也是较好的选择。

3、“经济下行,通胀上行”构成滞胀阶段。在滞胀阶段,现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现金最明智,同时大宗商品也仍然处于牛市阶段;而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构成重大负面影响,债券相对股票的收益率提高;

4、“经济下行,通胀下行”构成衰退阶段。在衰退阶段,通胀压力下降,货币政策趋松,债券表现最突出,随着经济即将见底的预期逐步形成,股票在经历大幅下跌后,吸引力将逐步增强,而大宗商品在这个阶段可能出现暴跌走势。

 

不同时期各类资产的收益率情况

Ⅰ衰退: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Ⅱ复苏:股票>大宗商品>债券>现金

Ⅲ过热: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Ⅳ滞胀:现金>大宗商品/债券>股票

在中国,由于政府的强大宏观调控能力,经济周期相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而言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以最近10年来的大类资产价格走势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来看,美林时钟的指导意义仍然不容忽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