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环股份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前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13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4.63亿元增长71.53%-84.92%,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股东的净利润约12.6亿元-13.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41亿元同比上浮132.71%-151.18%。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环股份向好的业绩反映了我国光伏产业的高景气度。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5300万千瓦。今年前两月,国内光伏市场已经实现新增装机规模1000万千瓦,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全年新增装机规模将在7000万千瓦-7500万千瓦,再创新高。同时,随着大尺寸高功率光伏组件产品替代提速,以中环股份为代表的A股光伏企业也将“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大尺寸产品获青睐
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中,中环股份首先强调了公司光伏业务板块对业绩的积极影响。“公司银川六期产能逐步释放,210产品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出货占比不断提升,综合成本不断降低,先进产能产销最大化,保障战略产品市场规模优势,提高整体盈利能力。”中环股份称,公司210产品还具备成本优势,在缓解下有客户成本压力的同时,提升了自身和客户竞争力。
据了解,中环股份主营业务领域为半导体材料产业和光伏产业,包含半导体材料、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及组件和高效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及运营板块。其中,光伏行业是中环股份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半导体光伏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91.1%和93.68%。
而上述提及的210产品即中环股份在光伏行业自主研发的明星产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大尺寸高功率产品成为公认的降本增效、节能降碳利器。早在2019年,中环股份就正式推出了210毫米规格硅片,较当时主流的158.75毫米规格产品面积大幅提升,为行业内首家。此后,中环股份扩产中心全部围绕210产品技术发展和产能提升展开。
随着大尺寸组件价值被市场认可,产品渗透率也不断增加。据第三方咨询机构PV InfoLink数据,2021年光伏大尺寸产品产业链配套不断完善、成本下降较快、产能接连提升,大尺寸组件市占率已经超过50%并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大尺寸组件市占率有望达79%。
提前布局大尺寸组件的企业也因此获利。除中环股份外,天合光能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中表示,前3月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亿元-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3亿元增加117.19%-160.63%。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浙商证券分析师邓伟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的提速,2022年-2025年光伏装机有望超预期,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2.2亿千瓦、2.5亿千瓦、2.8亿千瓦和3亿千瓦。而受2021年光伏产业供应链影响,我国部分需求可能延期至今年,同时国内大基地+分布式项目建设均快速推进,预计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再创新高。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了5400万千瓦。今年前两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约1000万千瓦。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表示,在上述背景下,预计今年全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在7000万千瓦-7500万千瓦之间,有力支撑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4亿千瓦。另从项目储备和企业建设意愿出发,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超过1亿千瓦。
而作为国内乃至全球硅片销量名列前茅的生产商,中环股份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统计数据显示,中环股份一直都维持着较高的产能利用率。2017年开始,公司单晶硅片外销量为全球第一,从12.4亿片一路增长至63.3亿片。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中环股份半导体光伏产业毛利持续呈上升趋势。
截至2021年9月,中环股份单晶总产能已经由2020年底的约50GW提升至73.5GW,其中210产能占比从40%提升至59%,在210硅片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市场前景向好的情况下,预计至2022年底,中环股份210总产能有望超过100GW,进一步为市场提供保障。
精益管理智能升级
大尺寸硅片不仅为组件端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新空间,可以大幅提升组件功率、效率,通过优化设计,企业生产成本也不断降低,顺应了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永恒主题。
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中,中环股份指出,通过持续技术提升和工艺进步,公司有效降低了半导体光伏业务板块的生产成本,较大程度保障了公司盈利能力。在晶体环节,公司单台产持续提高,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大幅领先行业水平。在晶片环节,通过细线化、薄片化工艺改善,硅片出片率及A品率大幅提升,单位公斤出片数行业显著领先。
这离不开中环股份提出的“工业4.0生产模式”。中环股份介绍,公司210产品的生产,与技术、设备、工业4.0理念、生产模式及人员架构等高度相关。在柔性智能工厂生产方式、组织管理模式的加持下,公司半导体光伏产业的自动化、信息化等程度不断提升。这不仅促使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原材辅料消耗也得到有效改善,公司工厂运营成本持续下降,有力推动了公司产品的产销规模和产品品质的提升。目前,中环股产品硅片端规模化生产良率现已超过97%,人均产值超1000万元。
展望未来,中环股份将大踏步前进,其于近日宣布,公司及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将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中环产业城项目群。项目群总投资约206亿元,规划和建设内容包括产能12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打造中国“硅谷”。
值得一提的是,中环股份还公布了公司第一大股东将增持公司股票3502.67万股,增持比例达到公司总股本的1.08%,这也体现了对其可持续竞争力的认可和助力其快速发展的决心。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