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衡量失业程度的标准是失业率。
(二)失业的分类:
西方学者有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可分为: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⑴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①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劳动市场信息不完全等)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引起的失业,它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也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特点:
1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但对每个人而言,其发生是不同的。
2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
3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和其他类型的失业相比较,摩擦失业不仅带来经济成本,也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
对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降低不必要的流动、允许工人在一段时间内休假而不是辞退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它是由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的一个来源是工资刚性,即工资不能调整到使劳动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从而消除失业的水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包括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等
特点:
1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2不像摩擦性失业,它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2它是长期的它与摩擦失业主要区别于搜寻工作过程的完成程度
对策:政府对培训项目的提供或资助,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流动,通过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吴付工资,作为政府这一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
③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下降,即经济的需求下降引起的
特点:
1相对于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它伴随着经济扩张和收缩表现的年年不一样
2同摩擦失业相同,它也倾向于整个经济范围,虽然在经济衰退时,耐用品企业和工业地区的工人通常比其他工人的境况更糟一些
对策: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确保经济稳定健康增长,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⑵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可分为三种: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①摩擦性失业
②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③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三)失业的影响:
失业被认为会给社会及失业者本人和家庭带来损失,主要有两种影响:
⑴社会影响: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
1、失业将会减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降低劳动者家庭生活水平,从而家庭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受到损害
2、失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治安、甚至危及社会稳定。高失业率通常与吸毒,高离婚率以及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
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就业并通过劳动谋生是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特征,丧失这个特征会极大地挫伤劳动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创伤。
4、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也受到失业的严重影响,失业者在就业人员中失去了自尊和影响力,面临被同事拒绝的可能性
⑵经济影响: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
1、经济总量的损失。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
2、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
3、对企业来说,丧失了充分就业时的利润
4、对政府来说,失业减少了税收,增加了转移支付,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
5、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加大了贫富的差距:一方面有大量的失业人员生活艰苦,一但有病生活更是极度的贫困;另一方面,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则利用可经济萧条的时机,大量购买别墅等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反差越大,其社会矛盾也就越大
6、失业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增加后,由于家庭消费减少和厂商投资下降,失业是-种资源低效率配置,它意味着生产达不到充分就业时的水平,增加社会成本,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受到抑制。
7、造成人力资本的损失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失业对人力资本的损失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失业者已有人力资本得不到运用;另一方面,失业者无法通过工作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直接堵塞了人力资本创造新价值的道路。
8、不同类型的失业的经济效应也不同。
摩擦性失业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空缺职位,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相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摩擦性失业有可能会提高经济运行的动态效率,如劳动力流动过程是为了地区和企业之间合理劳动力的分配
周期性失业对各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形成了周期性失业,但是周期性失业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波动。
失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社会和劳动者产生积极影响
1、失业可以为经济周期发展提供劳动需求的“蓄水池”。当经济处于紧缩阶段时,将会排斥劳动力,出现失业问题;处于扩张时期时,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急需的劳动力。
2、失业的强迫机制,会使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社会就业质量。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失业的威胁必然会使劳动者为获得或保持就业岗位而努力工作。
4、失业是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5 失业是人尽其才所必要的劳动者只有通过大量搜寻,才能找到与自我个性相匹配的职业。
6 劳动者为适应经济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已经成为必须,而某种程度上将以一定时间的失业为代价。
(四)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失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减少失业率。
①改变劳动力供给状况减少失业。
失业的存在首先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另外就是劳动力的结构与需求不相称。其治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控制和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延长每个劳动者接受教育年限、控制人口的增长;
为失业者或易受失业威胁的劳动者提供帮助,比如可通过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要素供求双方提供信息,通过政策和舆论手段,使全社会关心失业职工;
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适应。
②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扩大就业岗位。
寻找多元化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既是治理失业的战略选择,也是使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通过直接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搞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投资建设项目。但后者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应严格控制其规模和比例。
b.通过民间投资,刺激经济的增长。民间投资是指资金所有者用自有资金上项目、买股票债券等。国家应鼓励提倡民间投资,尤其是鼓励支持失业人员自筹资金兴办实业,创办个体私营合伙企业,广开就业渠道。
c.通过大量吸引外资刺激经济增长。为了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其优化配置,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③建立适度的失业保障体制。
根据自然失业理论,就业水平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的。从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充分的社会保障起到了社会“减震器”的作用,缓解了社会矛盾,保证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建立多层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是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规避风险、减少社会震荡、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证。
所以,在解决失业问题时不仅需要采取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社会和文化各方面政策相配套。从长期看,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劳动力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的战略性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